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样本户采用等容量系统抽样方法)
各阶段的抽样单位、抽样数量和抽样方法表
┏━━━━━┯━━━━━━━━━━━━━┯━━━━┯━━━━━━━━━━━━━━┓
┃ 阶段 │ 抽样单位 │ 数量 │ 方法 ┃
┠─────┼─────────────┼────┼──────────────┨
┃第一阶段 │从各地(市)中抽取乡镇、街│ 30+30 │系统抽样 ┃
┃ │道 │ │ ┃
┠─────┼─────────────┼────┼──────────────┨
┃第二阶段 │从乡镇、街道中抽取村、居委│ 2+2 │配额(经济、地域)简单随机抽┃
┃ │会 │ │样 ┃
┠─────┼─────────────┼────┼──────────────┨
┃第三阶段 │ 从村、居委会中抽取户 │ 33+33 │系统抽样 ┃
┗━━━━━┷━━━━━━━━━━━━━┷━━━━┷━━━━━━━━━━━━━━┛
具体抽样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分别确定抽样乡镇、街道
为了便于操作,本次调查的样本街道是在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街道(剔除了国家样本街道)中抽取,样本乡镇是在剔除了国家样本乡镇后在全省所有其他的乡镇中抽取。
1、各省将全省(市)内乡镇、街道,在剔除了国家样本乡镇、街道后,按其名称第一个字的拼音字母顺序,以各地(市)分别编号排序,参加抽样。
2、分别计算各地(市)内乡镇、街道的抽样数。即:
30×本地(市)参加抽样乡镇、街道数/全省(市)内参加抽样乡镇、街道总数
3、确定各地(市)的抽样间隔。即:
本地(市)参加抽样的乡镇、街道数/本地(市)应抽乡镇、街道数
4、确定抽样乡镇。首先随机抽取一张人民币。取其末四位数,该数除以抽样间隔后的余数确定为K值,要求K≤抽样间隔。
K值为被抽第1个样本乡镇、街道的编号;
K值加抽样间隔为第2个样本乡镇、街道的编号;
K值加2个抽样间隔为第3个样本乡镇、街道的编号,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