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通知

  3)制定目标重点应放在员工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上,以达到最好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4)目标应向煤矿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级员工进行传达。
  5)目标应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
  6)如可行,目标应尽量量化。应为每个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确定适当的指示参数,这些指示参数应有利于监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情况。如:增加/提高/减少/降低/控制、引入/消除、维护/继续等。下列的目标可供参考:
  (a)矿井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几人以下;
  (b)矿井重大事故发生率控制在多少以下;
  (c)消除(或减少)作业场所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
  (d)停止某危险物质在作业环境中的使用;
  (e)保持特种工种的有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目的
  通过制定文件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管理方案应包括实现目标的职责和权限、方法、资源、时间表,并就管理方案的有关内容进行交流。应对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测、评审和记录,必要时对管理方案进行更新或修改。
  2)考虑因素
  (a)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
  (b)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评审结果;
  (c)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
  (d)煤矿生产过程的详细资料;
  (e)员工及其代表、安委会参与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健康协商、评审和改进活动的信息;
  (f)对可供选择的各个技术方案的评审结果;
  (g)持续改进的要求;
  (h)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可利用的资源。
  3)实施要求
  (a)为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应确定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并确定负责完成每项任务的总负责人。
  (b)为完成每项任务,应规定各相关层次的职责和权限,确定完成每项任务的时间表,保证总时间进度,并为完成每项任务配置适当的资源(如财力、人力、设备和后勤保障等)。
  (c)如果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涉及特定的培训计划,则该培训计划中应进一步规定相关的培训内容和相应的监督措施。
  (d)如果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涉及到作业规程、工艺过程、设备或物料方面的重大变更或修改时,管理方案中应规定进行新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就相应的变化内容与有关人员进行协商。
  4.运行控制
  (1)目的
  建立和保持程序,通过对作业活动及过程所存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进行文件化的管理,对职业安全健康要求的日常管理实现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实现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2)实施要求
  煤矿企业应对与所识别的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和活动,建立文件化的控制程序,定期评审控制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需要建立并保持程序的运行和活动包括:
  1)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或引起事故、事件的运行情况。
  2)对企业所采购和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
  (a)采购
  a)在采购货物与接受服务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要求;
  b)供方符合煤矿企业在采购和租赁合同中提出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c)做出安排,在使用前符合上述各项要求。
  (b)承包
  煤矿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确保各项安全健康要求适用于承包方及其员工。针对作业场所内承包方所制定的程序应包括:
  a)评价和选择承包方时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
  b)承包方的人员在煤矿企业作业时,如何报告作业场所内的工伤、疾病和事件的规定;
  c)定期监测作业现场承包方各项活动的安全健康绩效;
  d)确保作业开始前,煤矿企业与承包方之间在适当层次建立有效的交流与协调机制,包括有关危害情况交流、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各项规定;
  e)确保在作业开始前和作业时,对承包方或其员工开展必要的安全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活动;
  f)确保承包方遵守作业现场安全健康管理程序和方案。
  3)对于作业场所、工艺工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建立有效的管理程序。
  (3)运行控制的内容和要求
  运行控制应针对煤矿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以及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及目标的要求,控制危害,防治煤矿事故的发生。应结合企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文件化的管理程序,在程序中规定运行标准,确保危险作业活动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在控制程序及管理方案中一般包括:
  1)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时间进度和安排。
  3)资金预算和安排。
  4)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
  5)考核的方式、指标和准则。
  6)及时评审和更新。
  下面给出了煤矿常见的运行控制事例。
  1)煤矿企业应至少对以下六大危害建立运行控制程序文件
  (a)通风和瓦斯、粉尘控制
  程序、相应目标及其管理方案的重点应包括:
  a)形成独立矿井通风系统;
  b)保持矿井、采区、水平通风网络的稳定性;
  c)防止串联通风;
  d)防止采掘工作面或巷道的风速过大出现粉尘飞扬,过小出现粉尘和瓦斯积聚;
  e)防止局部瓦斯积聚,造成瓦斯超限;
  f)采用湿式凿岩或其它防尘措施;
  g)日常的瓦斯、粉尘测定和定期的通风测定;
  h)员工对通风和瓦斯、粉尘控制的认识等。
  (b)火灾控制
  对于矿井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控制的重点应包括:
  a)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b)封闭火区和火区起封的安全指标和条件;
  c)封闭火区的管理;
  d)外因火灾可能引火源的控制;
  e)防止火灾时期风流短路、逆推或其它风流紊乱的措施;
  f)火灾场所和区域的管理;
  g)员工对矿井火灾危险性的认识等。
  (c)煤与瓦斯突出控制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控制重点应该是:
  a)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确定及其可能突出区域的确定;
  b)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或其它参数;
  c)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特别是防止由于突出引起煤尘或瓦斯爆炸的措施;
  d)对于具有煤与(或)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开采解放层和瓦斯抽防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的指标,以及效果的评估等;
  e)员工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认识等。
  (d)水害控制
  对于水害控制的要求包括:
  a)煤矿企业应查明矿区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b)煤矿企业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老窑的情况,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积水情况;
  c)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d)煤矿企业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制定目标及其管理方案的重点应该是:
  a)矿井淹井、突水的危险性和采掘工作面突水的危险性及其地点或区域;
  b)突水、透水的前兆及其指标,以及监测系统;
  c)突水或透水危险区域的管理;
  d)在采掘过程中的防治突水、透水和淹井的设计;
  e)防治水的措施;
  f)员工对矿井水害危险性的认识等。
  (e)地压灾害控制
  制定和实施防治片帮、冒顶和采空区大范围冒落的控制计划及程序,重点应包括:
  a)巷道、采掘工作面应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在揭露采空区时,人员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b)采区开采前应编制采区设计,采掘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岩)柱,采空区内不应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c)采煤工作面应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d)采掘工作面应经常储存一定量的备用支护材料;
  e)采掘工作面应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制定作业规程,并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不应空顶作业。
  其制定目标及其管理方案的重点应该是:
  a)岩层和煤层的稳定性指标;
  b)采掘方案设计及其贯彻执行措施;
  c)顶板、底板和采空区的管理;
  d)在采掘过程中的支护设计、支护措施;
  e)通过软岩、老窑、突水煤(岩)层等特殊区域的采掘方案和支护措施;
  f)员工对地压危险性的认识等。
  (f)机电事故控制
  其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中重点应包括:
  a)在矿井进风巷道可以采用机车运输,但在高瓦斯矿井应采用防爆机车,并且机车的架线、道轨和巷道支护应满足要求;
  b)在倾斜巷道运送人员的人车应有跟车人,并严格按照信号操作;
  c)煤矿地面、井下各种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运行、检修、试验等都应该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
  对于提升、运输事故等机械伤害事故和电气伤害事故的目标及其管理方案的重点应该是:
  a)运输、提升设备的类别和可能的危险性;
  b)机械伤害的形式及其防治措施;
  c)电气伤害的危险性及其防治措施;
  d)电气引火源的控制,防治电气引起火灾、瓦斯或煤尘爆炸的措施;
  e)员工对提升、运输事故等机械伤害事故和电气伤害事故危险性的认识等。
  2)以下是存在风险的典型作业活动及相应控制措施的实例,对它们应通过日常的运行控制,降低其风险,并在相应的运行控制文件中明确描述。
  (a)危险作业,在煤矿生产中危险作业至少包括:
  a)采煤作业;
  b)掘进作业;
  c)支护作业;
  d)爆破作业;
  e)检修作业;
  f)放顶作业;
  g)排水作业;
  h)安装作业;
  i)测风和瓦斯测定作业。
  (b)特别容易发生事故的作业运行控制
  下列作业是十分危险的,特别容易发生事故:
  a)掘进工作面停风后的恢复作业;
  b)自燃发火采空区火灾熄灭后的开启作业;
  c)排放瓦斯作业;
  d)爆破作业;
  e)调风和(或)反风作业;
  f)排水作业;
  g)电气设备检修作业。
  (c)针对危险作业任务,应考虑:
  a)危险作业任务的识别;
  b)作业方法的确定和批准;
  c)作业人员应具备的资格;
  d)持证上岗制度和出入危险作业场所的控制要求。
  (d)危险物料管理,包括:
  a)库存量和存贮位置的确定;
  b)安全存贮措施和进出控制;
  c)物质安全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提供和获取。
  (e)安全装置和设备的维护,包括:
  a)装置和设备的供应、管理和维护;
  b)个体防护设备的供应、管理和维护;
  c)入口隔离和控制;
  d)与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的设备和高集成系统的检验和测试,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