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2003修订)[失效]

  (一)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二)无法偿还即将到期且难以展期的借款;
  (三)无法继续履行重大借款合同中的有关条款;
  (四)存在大额的逾期未缴税金;
  (五)累计经营性亏损数额巨大;
  (六)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筹资;
  (七)无法获得供应商的正常商业信用;
  (八)难以获得开发必要新产品或进行必要投资所需资金;
  (九)资不抵债;
  (十)营运资金出现负数;
  (十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
  (十二)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
  (十三)重要子公司无法持续经营且未进行处理;
  (十四)存在大量长期未作处理的不良资产;
  (十五)存在因对外巨额担保等或有事项引发的或有负债。
  第八条 被审计单位在经营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一)关键管理人员离职且无人替代;
  (二)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三)失去主要市场、特许权或主要供应商;
  (四)人力资源或重要原材料短缺。
  第九条 被审计单位在其他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疑虑的事项或情况通常包括:
  (一)严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
  (二)异常原因导致停工、停产;
  (三)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的变化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四)经营期限即将到期且无意继续经营;
  (五)投资者未履行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六)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遭受严重损失。

第三章 实施审计程序时的考虑

  第十条 当被审计单位存在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书面评价。
  第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管理当局作出评价的过程、依据的假设和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以考虑管理当局对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是否适当。
  第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审阅管理当局拟采取的改善措施,并考虑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