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及时、如实报告疫情;
  (二)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诊断、治疗任务,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三)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四)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五)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
  (六)宣传疾病防治科学知识;
  (七)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他防治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等有关规定,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使用有效防护用品,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医务人员应当增强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意识,接受专门的业务培训,遵守操作常规,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第二十八条 对流动人口中的病人、疑似病人应当按照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原则,及时送当地指定的专门收治病人和疑似病人的医疗机构治疗。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收治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实行先收治、后结算的办法,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费用为由拒收病人。对农民(含进城务工农民)和城镇困难群众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实行免费医疗,所发生救治费用由政府负担,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购进医疗防护用品、药品和医用器械,必须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和办法进行,确保质量和安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进行督察、指导。
  第三十二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对下列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一)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
  (二)医疗机构、留验站(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和医疗废弃物处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