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司法部关于将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移至劳动教养场所收容教养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将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移至
 劳动教养场所收容教养的通知
 (1996年1月22日 司发通[1996]0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第四款规定的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 (以下简称少年教养人员)。按照公安部1982年3月23日发布的“关于少年犯管教所收押、收容范围的通知”和司法部1986年1月7日颁布的“少年管教所暂行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少年教养人员现由少年管教所收容教养。十几年来,少年管教场所民收容教养了大批犯罪少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改造、挽救违法犯罪少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实施,监狱工作开始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现在,无论从执行《监狱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来看,再继续将少年教养人员留在少年管教所里都是不合适的。少年管教所是关押和改造少年犯的重要场所。少年犯和少年教养人员是两类性质不同的人员,一类是受到刑罚处罚的,一类是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的。将这两类性质不同的人员安排在同一个场所,由同一个机构进行管理和教育,显然不适宜。少年教养人员年龄都比较小,涉世不深,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影响,相对来讲,主观恶性不很深,把他们与少年犯安排在一起,对他们改过自新、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尽管在实践中少管所将少年教养人员单独编队、单独组织活动,但很难隔断少年犯与少年教养人员之间的联系,他们往往利用课间、工余、自由活动等时间进行接触,一些少年教养人员在教养期间不仅没有悔改,反而学到了新的犯罪本领,变得更加狡黠。据一些地方统计,少年教养人员解教后的重新违法犯罪率往往高于成年刑释人员。多年来,少年管教所对少年教养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基本上采取与少年犯相同的方式,至今没有形成一套特有的、符合少年教养人员特点的管理教育方法,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少年教养人员的教育改造效果。
  为了正确执行《监狱法》,理顺少年管教所的内部管理关系,同时,大力增强对少年教养人员进行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失足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有关规定精神,决定将按照《刑法》第十四条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移至劳动教养场所收容教养,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