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
六条第二款(四)项的保赔标的物所在地指保赔船舶的所在地。
第七条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
六条第二款(七)项规定的船舶所在地指起诉时船舶的停泊地或者船舶被扣押地。
第八条 因船员劳务合同纠纷直接向海事法院提起的诉讼,海事法院应当受理。
第九条 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除依照
民事诉讼法第
三十二条的规定确定管辖外,还可以由被救助的船舶以外的其他获救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第十条 与船舶担保或者船舶优先权有关的借款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船舶的船籍港、船舶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第十一条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
七条(三)项规定的有管辖权的海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有管辖权的其他海域。
第十二条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
七条(三)项规定的合同履行地指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合同未实际履行的,为合同约定的履行地。
第十三条 当事人根据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
十一条的规定申请执行海事仲裁裁决,申请承认和执行国外海事仲裁裁决的,由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或者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海事法院管辖;被执行的财产为船舶的,无论该船舶是否在海事法院管辖区域范围内,均由海事法院管辖。船舶所在地没有海事法院的,由就近的海事法院管辖。
前款所称财产所在地和被执行人住所地是指海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地域。
第十四条 认定海事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由被申请人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者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第十五条 除海事法院及其上级人民法院外,地方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船舶保全申请应不予受理;地方人民法院为执行生效法律文书需要扣押和拍卖船舶的,应当委托船籍港所在地或者船舶所在地的海事法院执行。
第十六条 两个以上海事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海事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海事法院管辖。
第十七条 海事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