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制订过地区性土地利用规划、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和低产土壤改良利用规划的技术设计及实施方案,并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
(9)掌握土壤环境的调查、评价、监测技术和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设计以及无公害食品的开发,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或者省内领先水平。
3、掌握计算机在本专业范围内应用的概念和应用状况,曾指导中级专业人员运用有关计算方法编制或审查程序,用于本专业工作的需要。
4、曾审核农艺师承担的科研、生产、开发,技术推广、经营服务等项目,并对农艺师进行本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5、有丰富的土壤肥料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参加完成二项以上省、部级土肥方面的生产、科研、技术推广、技术引进、技术开发与服务等项目,通过正式验收合格,并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奖励。
(2)作为技术骨干参加过国家攻关项目或重点应用研究、开发项目。
(3)省、部级研究、推广与开发项目的课题负责人。
(4)二项以上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的开发、研究、应用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5)主持过三项以上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
(6)参加过地方保护、土壤环保、化肥监测及水土保持、
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条例的制订,并被政府部门公布、实施,或在执行中取得显著成绩,获省、部级以上的表彰、奖励。
三)业绩与成果
任农艺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
1、在土壤调查、土壤改良、土壤监测、肥料、土地利用规划、土肥测试、土壤环保等工作中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综合利用、开发、应用研究、推广及教学等,成绩突出,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获奖者。
(2)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获奖者。
(3)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授予的业务工作奖二次获得者。
(4)在主持进行土壤肥料新技术应用研究、综合利用、开发、服务等工作中,成绩突出,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省以上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者。
(5)主持或为主参加土壤资源调查或专题调查并在调查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其成果经省、部级鉴定合格。
(6)对本地区土壤分类提出独到见解,能提供有说服力的论据,得到省级同行专家鉴定认可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7)主持或参加省级以上土壤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土壤制图等成果汇总,其成果经省级主管部门鉴定合格。
(8)主持或为主参加土壤改良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以上主管部门表彰、奖励二次以上者。
(9)主持或为主参加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省以上主管部门表彰、奖励二次以上者。
(10)在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以下业绩之一:
①指导复(混)合肥厂的生产,为厂家提供二种作物的肥料配方,并提高经济效益10%以上。
②主持地级以上的配方施肥、有机肥、微肥、新型肥料推广项目,经济效益显著,推广3万公顷以上,增产5%以上者。
③肥料或无公害食品等新产品开发中获得专利并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经省、部级主管部门认可。
④主持二项以上良种、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经地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鉴定效益显著。
⑤主持地级以上化验室工作,分析化验的数据在重大科技项目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经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的鉴定认可。
⑥主持或为主参加土壤改良工作,改良面积在6000公顷以上成绩突出,通过省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鉴定。
⑦主持或为主参加土壤肥力动态监测工作,控制面积在20万公顷以上成绩突出,通过省以上专业主管部门验收合格者。
2、撰写下列论著之一:
(1)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专业著作的编写并且正式出版。
(2)编写地级以上土肥专业技术培训教材、讲义五万字以上(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
(3)在全国发行的专业刊物上或省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不少于二篇。
(4)在全国专业学术会议上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二篇以上。
(5)写出三篇以上高水平的技术开发、引进、推广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或总结,其中至少有二篇通过地级及其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同行专家鉴定或被采纳并取得显著的效益。
八、植保专业评审条件
(一)农艺师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掌握植物保护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作物栽培、土壤肥料、作物育种、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电子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2、各分支专业还必须具备以下的专业理论知识:
(1)农作物病虫草鼠预测预报:普通昆虫、农业昆虫、昆虫分类、昆虫生态、昆虫生理、农业螨类、普通植物病理、农业植物病理、植病研究、植病诊断、植病流行、植物学、植物生理、动物学、生物统计、预测预报原理和方法、抽样技术原理。
(2)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普通昆虫、农业昆虫、昆虫分类、昆虫生态、昆虫生理、农业螨类、普通植物病理、农业植物病理、植病诊断、植病流行、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态、生物统计、化学保护、植保机械、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原理。
(3)植物检疫:普通昆虫、农业昆虫、昆虫分类、普通植物病理、农业植物病理、真菌分类、细菌分类、病毒分类、杂草分类、线虫分类、植病诊断、植病研究、昆虫研究、化学保护、生物防治、植保机械、综合防治原理、仑库病虫、植物检疫等。
(4)农药和植保机械应用
①农药应用:农业昆虫、农业植物病理、植物生理生化、农药概论、农药合成、农药加工、农药分析、农药毒理、生物测定、生物统计、农药残留、化学保护、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原理。
②植保机械应用:机械原理、机械维修、农业机械、农业昆虫、农业植物病理、化学保护、植物学、生物统计、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原理。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了解国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及管理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了解植物保护分支专业的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的编制依据。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有参与12000公顷测报、防治等有关项目的全过程的经历,曾参与主要环节和主要问题的论证。或者主持乡级区域内测报和防治项目并编写报告。
(2)参与县或县级以上植物保护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及实施全过程,并能就其中较复杂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2、对助理农艺师、农业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并编写讲义或教材。
3、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常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预报等。
4、任助理农艺师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