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部印发《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通知
(1994年8月29日 电人教[1994]529号)
现将《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文件印发给你们,望依照执行。
《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是我部各级各类教育为实现2000年奋斗目标,促进电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据。请各单位结合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学习传达,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附件一: 关于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
(电力工业部 1994年8月)
中共中央、
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蓝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电力工作会议的精神。为使电力教育更加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务院国发(1994)39号文关于
《纲要》的实施意见,现提出电力部关于贯彻
《纲要》,创建一流电力教育培训体系的实施意见。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电力教育培训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1.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经过全国电力系统各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电力教育培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电力系统已有高等院校17所,中等专业学校35所,技工学校65所,子弟中、小学849所,成人高校23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6所,管理干部学院1所,普通高校函授部7个;十五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输送毕业生近30万人。其中研究生(含硕士、博士生)4000名,普通院校本、专科生6万名,中专生6万名,技校生10万名,成人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已达7万名,他们在电力各条战线上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40余万青、壮年职工的文化、技术“双补”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工的岗位技术培训达270万人次,8000余名网、省局领导干部和大、中型企业的厂长、三总师、党委书记参加了岗位培训。电力系统已初步形成了以部属院校为主要基地,从初、中级人才培养到高级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基础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电力教育培训体系。
2.十五年来,全国电力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从总体上来说,电力教育培训还不适应电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还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电力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结构、教育教学模式上以及在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上尚不能满足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电力工业所急需的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财会、金融、外贸、外语、法律知识的复合型、外向型、经营型人才均无法满足;电力教育的整体效益和学校的办学效益不高;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也不适应电力工业转换机制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电力院校层次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高层次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十分欠缺,质量也有待提高,特别是生产一线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具有熟练运作本领的技能型高级操作人才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实际需要都有较大的差距。
——电力教育投入不足。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费与实际需要有很大的缺口;基建投资逐年减少,困难很大;学校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职工教育经费不能满足开展正常培训的需要。
——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和断层隐患。由于受到社会上总体存在的脑体倒佳,分配不公以及电力系统内部还没有真正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自身的思想动荡,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明显存在断层隐患。3至5年后,不少学校的某些专业、学科将出现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后继乏人的局面。
——教育运行机制缺乏适应性。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只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缺乏咨询机构、监督机制;办学模式比较封闭呆板,丰富多变的社会需求在学校得不到及时反馈;学校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学制互不沟通,学历互不承认,造成重复培养和教育资源内部极大浪费;法制不够健全,在教育投入、管理体制、教师资格和待遇、考试、考核、评估监督标准、教材编审等方面,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普遍,教育的运行和发展缺乏一个稳定的保障机制。
——教学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入。电力教育培训程度不同地脱离电力工业高新技术及现代化管理的实际;教学方法还未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生动、先进的教学、培训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能广泛采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尚未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加强。电力教育近几年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始终注意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广泛地、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学临汾技校”、“学沈阳电专”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德育工作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从总体上看,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德育格局尚未形成。
3.电力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虽然大部分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但我们电力各部门和领导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