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是“两课”改革和建设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推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依靠和基本保证,在于培养和建设一支坚信马克思主义,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思想理论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国家教委和省、区、市教育部门,要制定“两课”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实行师资的规范要求。要拓宽培养师资的渠道,注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和政工干部,经过培训,充实“两课”教师队伍。要建立相应的培训体制,采取脱产进修、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抓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两课”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培养。要加强有关“两课”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出色的“两课”教师、德育专家和理论家,特别要注意跨世纪优秀人才的培养。政治和业务素质好、身体健康的老教师如确实工作需要,可通过放宽退休年龄限制和返聘等方式,继续发挥他们在课程建设和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的作用。要根据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骨干队伍长远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考察、讲学、研修。思想品德课还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通过岗前培训、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并逐步形成一套规范的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增强“两课”教师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两课”教师编制,应考虑“两课”教学工作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校内课时酬金分配等问题上,要保证“两课”教师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校内其他任课教师的平均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使“两课”的教师职务评聘有利于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做到教书育人。考虑到历史的原因,对1966年以前毕业的教师的外语要求可适当放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应考虑到“两课”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学科评议组,应注意吸收符合条件的“两课”教师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在确定“两课”教师职务岗位设置时,应与校内师资、任务等情况类似的其他专业(学科)教研室(部)相当。
(9)进一步推动“两课”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把“两课”作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加以建设。要把课程建设和教学中的重要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重要课题,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对“两课”有关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参加社会调查所需的经费要单设项目,列入预算,足额拨付,逐步增加。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