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

  4.体育保健学(108学时):重点学习个人卫生、学校卫生、营养卫生和体育活动中的卫生保健知识;了解医务监督、运动按摩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预防、处理的知识和技能;同样并重地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体育保健的理论和方法。
  5.体育测量与评价(84学时):学习体育测量、统计、评价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变化情况的测量、统计的基本方法与评价标准。
  6.体育概论(32学时):学习体育的概念、体育的目的任务、手段、体制、体育科学的范畴以及体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等。
  7.学校体育学(90学时):学习学校体育的任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课余训练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学校体育管理以及制订计划,教材教法和课的分析等内容。
  8.运动生物化学(46学时):学习关于人体运动过程中体内物质能量转化的理论,掌握研究人体运动物质能量转化的基本技能。
  9.体育绘图(36学时):学习和掌握人体动作以及场地、器材的绘图方法,重点掌握单线图的构图方法。
  10.体育史(48学时):学习中国与世界历代的体育思想、内容和形式方法的演进情况,掌握必要的体育史料,启发学生历史地认识和观察体育的演变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体育观。
  体育手段与方法(850学时)占总学时的28.39%。
  要求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几种常见体育手段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全面增强体质的多种锻炼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作、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并具有组织与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竞赛及场地、器材管理的能力。
  11.田径(210学时):以跑、跳跃、投掷为重点内容。
  12.球类(210学时):以篮球、排球、足球为重点内容,乒乓球和其他作为一般介绍内容。
  13.体操(170学时):以队列队形、基本体操、艺术体操、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为重点内容。其他作为一般介绍内容。
  14.武术与保健气功(108学时):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和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练习套路,具有看图学习套路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保健气功课程,学习气功的基础理论和简易的健身气功功法。
  15.游泳、滑冰(50学时):为地区性教材。各院校可根据自然条件安排教学时数和确定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开设轮滑课程。
  16.健美(32学时):学习和掌握发展力量素质和塑造健美形体的多种练习手段和方法。
  17.舞蹈(36学时):学习和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如体育舞蹈、韵律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感与韵律感。
  18.体育游戏(34学时):学习和掌握符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有益身心健康的多种体育游戏的方法,组织、创编及其运用原则。
  (三)选修课(695学时)占总学时的23.21%。
  1.限制选修课(495学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