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学教学指导纲要>高级研讨班情况通报》的通知

  办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在视察上海、深圳等地时的谈话,讨论了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研讨活动在紧张、热烈、和谐的气氛中展开。不同学术观点、不同认识和看法都得到充分发表。
  一、关于对《纲要》编写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研讨
  参加研讨班的同志共同认识到,编写《纲要》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师资培养、培训质量的需要;是为了迎接两个挑战(世界经济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挑战)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大家分析了《纲要》编写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围绕《纲要》草稿展开研讨,并对进一步修改《纲要》草稿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
  关于《纲要》的性质、任务。大家认为,进一步明确《纲要》的性质、任务,是写好《纲要》的前提。对此有以下两方面意见:
  (一)《纲要》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纲要》要高屋建瓴,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教育学课程、教材建设,指导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指导教育学教学实践和教育学教学研究。
  (二)《纲要》对教育学教材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对需要澄清、需要进一步加强阐述的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阐述和说明;对教育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要进行规范。
  关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大家感到,认识和把握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构建教育学体系、改革教育学教材的前提。教育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培养和培训教师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有的同志认为,它是具有应用性的基础理论学科;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学之所以称为“学”,是其理论特点决定的。目前,我国的教育学基本上是一种“大教育学”体系,这类教育学教本都要讲清教育是什么(本质)、干什么(目标)、教什么(课程)、谁来教(教师)、教给谁(学生)、怎样教(教法)等问题,有的还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方面的内容。是沿用这种大教育学的体系,还是把认识规律(知)和运用规律(行)区分开来(我国文化是知行并重),搞成严格的理论学科,使之与相关的学科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形成一个新的课程结构。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不少同志认为,研究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对当前国内外教育学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对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分化与综合相结合;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对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研究愈来愈深入等。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