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要正确处理教师家庭脱贫致富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教师家庭脱贫致富了,要自觉主动地以技术、信息带动和帮助周围农民,走共同脱贫致富的道路。
衡量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标准主要有三条:一、贫困教师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有明显改善;二、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育质量提高了,并促进了教育改革;三、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今后,在扶贫工作的表彰奖励中要以此为导向,宣传那些既取得经济效益,又促进教育改革,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先进典型,发扬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精神。在进行扶贫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贯彻计划生育政策。
三、争取各方支持,拓宽扶贫门路
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争取各地的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总工会和扶贫办、农业银行以及各有关部门都把它作为自己份内的事,积极领导,大力支持,改变教育工会单枪匹马搞的状况。会议着重交流和提出了“三个结合”和“四条途径”的经验。
“三个结合”是:
一是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要同当地总的扶贫工作相结合,争取纳入地方扶贫的整体计划,一视同仁,又根据教师特点有所照顾。四川省扶贫办负责同志初步考虑地方开发部门对教师家属扶贫的照顾政策包括:优先进行技术培训;农村教师家属中的能人,可以承包扶贫经济实体,优先安排贷款;把家属中的能人、示范户组织到科技承包集团中来;对于教师家属中有经营能力的,优先安排扶贫贷款;对教师家属扶贫的经验,地方开发部门及时宣传、奖励和推广。这些都可以供各地参考。
二是同实施“燎原计划”相结合。把有条件的教师家庭作业推行应用技术的示范户、重点户,既有利于“燎原计划”项目的落实,又有利于教师家庭经济的改善,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是同勤工俭学相结合,要争取教育行政的支持,使校办企业承担一定的扶贫功能,如安排教师家属就业,把产品分给教师家庭加工,在资金上支持等。
“四条途径”是:
第一,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教师家属,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三产业等。提倡搞好庭院经济。
第二,帮助教师家庭种好责任田,可以组织劳力、畜力互助,帮助购买农用物资,研究改进种植技术等。
第三,发展校园经济,改善学校的集体福利。
第四,兴办扶贫经济实体。
在扶贫的资金方面要群策群力,多方筹集。上级工会和教委应该尽可能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但主要潜力在于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实行过去总结的“几个一点”,靠当地、靠下面、靠多渠道筹集。会议并强调注意运用农业银行信贷,如辽宁省农业银行专门发了关于支持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通知,实行最低的基准利率,1988年全省这方面的贷款达到1200万元,就是一条很好的经验。所有渠道的资金都必须按时偿还,恪守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