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的标准,会议认为既要参照当地农民的脱贫标准,又要考虑教师职业的特点,不能停留在低标准、不稳定的水平上,而应该定得略高一些,以争取这些教师家庭有一个比较宽裕的、稳定的生活水平。万县地区以3年时间解决了人均年收入300元以下的6000多户,第二步准备再用5年时间解决600元以下的11,000多户,他们称为宽裕型的脱贫,是值得参考的。至于各地的具体标准以及是否分步,应由各地因地制宜来定。
(三)
会议对今后如何开展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全国农村教师有700多万,其中贫困户约占10%以上。改善农村教师待遇的主要途径在于国家和地方增加教育投入,但同时又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教师家庭得到自我完善,这是符合国情的。当前国民经济正在进行治理整顿,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同全国人民一道过几年紧日子,我们更应该把教师家属扶贫这项实事办好,这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政治意义,是符合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的。
还必须把教师家属扶贫工作同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联系起来认识。扶贫工作的开展,使教师家属掌握实用技术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开辟了实践园地,为教师把这些技术和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农村教育更紧密地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了条件。同时教师家庭凭借智力优势,推行先进技术,也可为当地农村脱贫致富发挥示范作用和骨干作用。这方面的重要意义正在日益显示,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并自觉引导。
二、坚持正确方向,使扶贫工作健康发展
农村教师家属扶贫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贫困教师的家庭生活,解除教师后顾之忧,稳定教师队伍,使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到教书育人上来,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农村教育的改革,更好地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过去是这样做的,今后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正确方向。为此:
第一,要继续注意处理好扶贫与教学的关系,坚持教师必须以教学第一的原则。扶贫的对象是有劳动能力的教师家属,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不能陷入经常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开展扶贫只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而不能影响教学。要讲清这个原则,并订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规模要控制在家庭劳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第二,要努力把扶贫激发起来的教师积极性和学到的生产技术知识引导到促进农村教育改革上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教育转变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