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单元或套型模块设计要综合考虑柱、梁、楼板、外墙板、屋面板和隔墙板及设备、管线的优化选型,适应住宅个性化、多样化和可改性的需要。
模块采用小柱网时,宜结合楼板和管线设计;模块采用大柱网时,设施管道应集中设计为定型定位的管束,强、弱电线路可沿隔墙的空腔、踢脚、腰线、挂镜线及压顶线布置。
2.2.4 厨房、卫生间的位置宜靠近混凝土核心筒或混凝土剪力墙,避开钢结构承重构件,以利钢结构构件的防火、防腐处理。
2.2.5 厨房、卫生间应采取整体化设计,厨卫设备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实行工厂预制成品、现场组装并为一次装修到位创造条件。
2.3 竖向设计
2.3.1 楼板构造的选型应综合考虑并满足受力、隔声和布管、布线等要求,竖向设计应考虑室内净高要求,合理确定层高。
2.3.2 宜利用楼板与吊顶之间的空间敷设水平管线,以利管线的维修、管理和更新。
2.4 围护结构
2.4.1 围护结构应与钢结构有可靠的连接和抗震延性,并应防止“热桥”。
2.4.2 墙体宜选用高强、轻质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声、防水、防火、防裂和耐候等综合性能的板材、复合墙板或块材,还应有配套辅材、连接配件和施工机具等,以方便施工、保证质量。墙体外饰面应选用具有防水、抗裂、耐候和耐粘污的材料。
2.4.3 屋面宜选择高强、轻质且具有良好保温、隔热、防水、隔声、防火和防裂等综合性能的屋面。
2.5 隔墙
2.5.1 隔墙应与钢结构有可靠连接并具有抗震延性。
2.5.2 分户墙宜采用安全、防火和隔声的装配式墙体。
2.5.3 分室墙宜选用易拆型隔墙部品,该部品应能适应设施管线的布置与安装。
3 结构体系
3.1 结构选型和布置
3.1.1 结构体系应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等原则,结合建筑功能、建筑模块及建筑围护等要求合理选用。
可参照下列范围选用:
3层以下:框架体系,轻钢龙骨(冷弯薄壁型钢)体系;
4~6层: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体系;
7~12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剪力墙)体系,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3.1.2 结构体系的层间位移应遵从相关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