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社会环境
按照“低保障、广覆盖”的原则,加快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区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职业培训,广开就业门路,努力增加就业。解放思想,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鼓励创新创业的人文社会环境。弘扬“团结奋进,自强争先,创新实干,富民兴绵”的“绵阳精神”,提高市民综合素质。
推进依法治市,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法治意识;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为创业者提供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 纲要的实施
第一节 实施步骤
2001-2005年: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营造市场环境和创业氛围;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加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实现西南科技大学建设规划,基本建成科教创业园,形成绵阳科技城的创新能力、经济活力和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按照城市规划,搞好科技城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实现第一个翻番。
2006-2010年:加快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到2010年,GDP实现第二个翻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节 实施重点
绵阳科技城建设实行“全面规划、重点突破”的方针。最近几年要抓好6个重点。
一、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实现跨越发展,力争5年内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重点建设好西南科技大学及科技创业园。集中力量建设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专院校,实现高校与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为绵阳科技城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三、以项目为核心,引进和催生一大批民营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以长虹集团为代表的大型企业要新上若干高新技术项目,建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
四、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军转民的体制障碍,促进国防军工科研企事业单位转换机制,融入绵阳科技城经济建设。
五、高强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确保绵阳科技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通便捷、信息畅通。
六、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重点,多渠道筹集绵阳科技城建设资金。
第三节 实施措施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绵阳地处西部内陆,开放程度亟待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有效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科技创新动力不足,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体系尚未形成一,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企业的成长;城市通信、交通、水资源管理、建筑和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差距还很大,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城的需要;政府引导性资金的短缺也是制约绵阳科技城建设的瓶颈。实现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绵阳科技城发展的突出问题,下大决心进行科技、教育、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千方百计面向国内外筹措建设资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把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