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科技城在现有基础上呈组团式格局、滚动式发展。
一、中心城区:建成全市行政、信息、文化、金融、商贸、服务中心。
二、以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中心的永兴片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以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的塘汛片区:城市的基础工业基地,发展二、三类工业用地范围内的产业。
四、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科技孵化园区为中心的游仙片区:突出高新技术(核技术)民用化的特点,建成产业孵化区和推广区,发展一类工业用地范围内的产业和旅游业。
五、以科教创业园为中心的青义片区: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依托,建好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教创业园区。
第二节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绵阳科技城需要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及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支撑。要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标准,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注重质量、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各个片区之间,利用自然山水环境和城市绿化有机联系,形成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在建设城市主干道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建设绿色快速通道,将城市各片区联接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达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和谐统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抓好城市组团间道路系统工程、城市供水、供电系统改造、城市燃气扩容和管网改造工程,以及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西南科大科教创业园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新建和完善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加快城市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第六章 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节 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规模,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显著提高经济的外向度。
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国内外的人才、技术和资本共建绵阳科技城。吸收和借鉴一切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和经营环境。加强同沿海发达地区及国内外友好城市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
引进国内外专家到绵阳科技城工作,采取送到国外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广泛吸收国内外企业及社会资金,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资金在绵阳科技城设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开展风险投资活动;积极吸收境内外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