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业生物制品新兴产业。推进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肥料、动物疫苗、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制与产业化,支持动植物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
大力发展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网络,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发农业信息识别、信息管理等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加速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开发各类温室设计、环境自动调控、温室建筑材料和节能、节水技术;研制温室小型农业机械与设备;研究温室种苗生产、病虫害防治、栽培管理等设施农业配套技术;在不同区域建立工厂化农业示范区。
大幅度提高农用工业技术水平,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加强农业生产、加工、储运等机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开展农用新材料,安全、高效的化学农药和制剂的研制,及其产业化生产。
17.实施农业区域发展科技行动,开发区域优势产业和发展特色农业。西部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农业,开展水资源高效利用、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治理等综合技术的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应用先进科技推进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建立具有西部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粮棉油、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及加工配套技术;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在黄淮海平原、南方红黄壤丘陵区、松嫩平原区等建立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科技示范区,带动农产品主产区的结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东部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创汇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强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工作要围绕依靠科技脱贫致富,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把提高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作为突破口,通过人才培训、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创办农业科技示范企业和建立农业综合性科技服务体系等措施,提高贫困地区自身发展能力。
18.实施农业科技能力建设科技行动,增强我国农业科技的实力和后劲。通过国家基础性重大项目计划、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