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失效]

医院感染的监测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
  一、二、三级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10%,漏报率不超过20%,各医院可开展下列监测:
  1.全院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监测。
  2.医院感染各科室发病率的监测。
  3.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的监测。
  4.医院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监测。
  5.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监测。
  6.漏报率的监测。
  7.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监测。
  8.其它监测。
  二、医院感染卫生学的监测
  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医院建筑布局要合理,应符合卫生学标准,设施要有利于隔离消毒,医疗与生活区严格分开;门诊与病区相对隔离;传染病区与一般病区应有一定距离的绿化带,并应有单独出入路线。
  住院病人应着住院服装,在指定范围内活动,禁止外出。
  工作人员工作时应按卫生部职业服装要求着装,定期更换。
  医院重点部门的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的卫生学监测应在清洁后或消毒后、操作前进行,如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或疑似环境污染时,则需要立即进行监测。
  医院的卫生学监测项目如下:
  1.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监测,并详细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
  化学监测:应每包监测,大手术包除包表面监测外,尚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每晨灭菌前进行一次B-D试验。
  生物监测:对新的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特殊灭菌工艺的确定;新灭菌器效果测定;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应定期监测,3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每季度监测一次。
  (2)予真空压力灭菌的监测
  工艺监测: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的工艺监测。
  化学监测: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同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
  监测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3)环氧乙烷气体灭菌的效果监测
  化学监测:每件物品均应监测。
  生物监测:应每月定期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4)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