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矿井供风标准满足下面(1)、(2)公式求得最大值。
(1)Q1=4NK1
其中:Q——矿井供风量;
N——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K1——备用系数取1.45;
4——每人供风量;
(2)Q2=(∑Q采+∑Q硐+Q其它)×K2
Q2——矿井供风量
∑Q采——采煤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立方米/mm;
∑Q掘——掘进实际需要风量总和,
立方米/mm;
∑Q硐——硐室实际需要进风量总
和,立方米/mm;
K2——备用系数,取1.45。(Q、K后的数字为下角标)
1.7 各工作地点风速符合下列规定:
序号 地 点 允许 (m/
风速 sec)
最低 最高
(1)无提升设备的风井和风峒 15
(2)专为升降物料的井筒 12
(3)风桥 10
(4)升降人员和物料的风井筒 8
(5)主要进风巷道 8
(6)架线电机车巷道 1.0 8
(7)运输机巷道,采区进风巷道 0.25 6
(8)回采工作面,掘进中的半煤
岩道 0.25 4
(9)掘进中的岩巷 0.15 4
(10)其它通风人行巷道 0.15
1.8 井下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含量不低于20%。
1.9 井下各作业地点空气温度不超过28℃。
1.10 进风井口空气温度不得低于2℃
1.11 井下呼地点沼气浓度应控制在下列范围以内:
序号 地 点 控制浓度(%)
(1)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风流中 ≤1
(2)矿区总回或一翼回风流中 ≤0.75
(3)采区电钻打眼的采掘工作面风流中 <1
(4)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 <1
(5)非放炮地点和电钻打眼采掘工作面
风流中 <1.5
(6)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
空间中 <2
(7)电动机及开关地点附近20m以
内风流中 <1.5
(8)进入允许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 <0.5
(9)局扇和开关地点附近10m以内
风流中 <0.5
(10)机电峒室入风流中 <0.5
(11)停风区恢复生产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