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交通部关于颁布《公路、水运交通主要技术政策》的通知

  84.公路、水运环境保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自然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建设项目要做到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老污染源,要制定规划,逐步治理;公路和水运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环保设施的设计,都要严格执行有关设计和评价规范。
  85.大力加强对公路环保专项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公路网规划与选线时,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资源。要重点发展以GIS为手段的环境监测分析技术和路线方案优化技术;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交通噪声综合防治技术和施工养护机械噪声控制技术,沥青烟尘防治技术和路用粉状材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等)的防尘技术等。
  86.严格执行有关交通公害的国家标准与法规,控制和减轻车辆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在用车辆定期维护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禁使用一切不符合国家有关防公害标准的车辆。要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汽车噪声、排放、安全等技术状况的档案库,并进行联网监控;要大力发展新的低污染和无污染能源。
  87.建立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和制定应急计划。要应用航空遥感、定点红外遥感、雷达监视、卫星监视等溢油监视技术和高精度的溢油鉴别技术;开发海上和岸上溢油高效回收处理设备、新型吸油材料、消油剂和生物降解技术;加强对溢油清除应用技术和生态影响评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88.推广船舶防污染专项技术和设备。大型油轮要安装原油洗舱系统,并使用双壳结构;要研究设计型号齐全、性能良好的船用油水分离器系列,尤其是小型船舶使用的油水分离器;要推广应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尤其是大型客轮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并开发各类船舶垃圾的最佳处置、处理方式。
  89.港口要按国家规定配置船舶废弃物接收设施。港口垃圾应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无此条件的港口应设置垃圾处理站。港口应根据需要配置船舶压舱水、洗舱水和生活污水接收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港口应配置船舶污水处理中心。
  90.推广使用防止化学品运输对水域污染的废水处理、处置技术。港口在装卸、贮存、输送有毒货物过程中,要逐步采用密封和自动化技术,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91.采用各种有效的粉尘污染防治技术。在努力实施散货进港质量和环境标准的同时,要加强除尘设备的研制和应用,近期以采用经济实用的措施和设备为主,尽量减少污染源和污染程度。要对不同类型散货码头选用的装卸工艺、防尘技术进行跟踪评价,提高散货码头防尘设计水平。
  92.劳动安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凡危险性大、职业危害严重及重点建设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可行性论证和劳动安全评价,确保安全工程与其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必须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93.建立和完善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评价、分级监控和预报警措施,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和应急计划。开发和建立高等级公路、重要航道、桥梁和隧道等通行和安全自动检测、报警系统。
  94.加强对减灾、防灾和劳动安全防护设施专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要积极预防各种自然灾害对生产人员、设备设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高度重视防火、防台风、防毒、防爆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
  十、技术监督
  95.技术监督中的标准化、计量、质量三方面的工作要协调一致。要贯彻“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方针,保证公路、水路交通的运输质量、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交通标准化和计量工作,要为促进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技术进步、培育和发展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服务。
  96.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实行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要认真搞好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积极采用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工程质量管理技术;要加强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信息分析和监理制度等,确保工程质量和合理工期;要重视对国际先进标准和规范的研究,及时修改、制订并严格执行我国有关标准和规范。要在大、中型公路、水运交通企业中贯彻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开展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要在交通系统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各专业计量站、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重点试验室中,贯彻GB/T19022—ISO1001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国际标准,进一步开展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证。
  97.发展和完善交通标准体系。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严格控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范围。在交通标准体系中要提高运输标准的比例,在运输标准中要把服务标准、安全标准放在首位。在与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工程招标及全球环境保护领域中,要广泛采集并积极吸收和采用交通工业产品与运输方面的国际标准。要建立灵活、快速、开放和及时修订标准的机制,加快标准制定、修订和出版速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