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布置图;
二、总平面布置草图。
附表:
一、占用土地表;
二、主要工程量表;
三、技术经济指标表;
四、设备表;
五、劳动定员估算表。
第十章 公用辅助设施及土建工程
第一节 给排水
一、给水
1.用水量:生产、生活用水量及有关要求。
2.外部给水
(1)阐述可能作为企业给水水源的地表或地下水的水文特征及当地工农业用水情况,并论证水源的可靠性。
(2)对水源位置,取水及净化方式,输水系统进行方案比较,提出最佳方案。
(3)废水利用的可能性及节水措施。
二、排水
1.初步确定企业的排水量、水质及排水系统。
2.对排水的要求。
3.排放地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附图:给排水设施平面示意图。
附表(供汇总用):
1.主要工程量表;
2.劳动定员估算表;
3.主要设备表。
第二节 电气、自动化仪表、通信
一、电源
1.电力网现状及其规划情况。
2.对改扩建企业,应概述供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用电负荷
1.估算企业总用电负荷及一级负荷的数量(kW)。
2.估算企业年耗电量(kW·h)。
注:若为主体设计单位,应要求各设计单位以文件的形式提供所承担的设计部分用电设备资料、负荷估算等,并加以汇总。
三、供电方案
1.根据地区电网情况,对可能的供电方案列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提出推荐方案。
2.如果企业建设自备电站,要进行论证,说明燃料情况,并确定自备电站装机台数的容量。
3.确定电源的供电电压,供电系统主结线,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
4.对一级负荷供电的备用电源的选定。
5.对分期建设的企业要论述电源,总压降和供电系统远近期结合的原则。
6.选择总降压变电所(或配电站)、自备电站的位置,结构形式及占地面积,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较。
四、企业内部配电系统:高压配电电压及配电系统的确定,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较。
五、装备水平
1.拟定采用主要电气设备的型号与规格,主要配电方式装备水平。
2.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提出电气装置的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六、通信
1.地区通信设施现状及规划情况。
2.拟定通信系统,制式,容量及外部通信方式。
七、自动化仪表:简述生产工艺对自动化的要求,以确定仪表选型及装备水平等设计原则。
八、计算机、微机的应用。
九、节电措施:简述供电电压选择、系统结线、运行方式、设备选型、无功补偿、控制方式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能达到节电目的主要项目的节电措施。
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附表:
1.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电源方案,所(站)址方案或企业内部配电电压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表);
2.全矿总负荷及年总用电量表(根据企业性质及其他具体条件决定是否列表);
3.主要设备表(应满足大型,专用设备预订货及提供概算专业条件);
4.劳动定员表(供技经专业汇总)。
附图:
1.供电系统图或供电方框图;
2.地区电力网地理接线图(简单的可以不附);
3.通信系统图(简单的可以不附)。
注:本规定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化学矿山企业电气设计,具体工作中应视矿山电气复杂程度的酌情加深或简化。
第三节 机、汽、电修设施
一、机修设施
1.设计依据及原则。
2.计算机修工作量。
(1)介绍矿山原有机修设施现状。
(2)论述矿区附近机械工业情况和协作能力。
3.建厂的原则及任务
(1)修理任务和工作制度。
(2)修理体制。
4.生产规模和修理设施组成(按建筑物分,如机修厂包括金工车间、铸造车间、锻铆焊车间、热处理车间、大修车间及备件库等)。
二、汽修设施
1.设计依据及原则。
2.计算修理工作量。
(1)介绍矿山原有汽修设施现状。
(2)论述矿山附近汽修设施的情况和协作能力。
3.建厂的原则和任务
(1)生产任务。
(2)修理制度。
4.修理设施组成。
三、电修设施
1.电修设施(主要是电机、变压器的大、中修和电气试验),可参照类似企业或扩大指标确定其工作量。
2.概述电修、电气试验的内容与外协关系。
注:有关机修、电修设备数量、原材料消耗、燃料消耗、动力消耗、车间面积、劳动定员估算等,可按扩大指标选取提供有关专业汇总。
第四节 热工及暖风
一、热工
1.锅炉房
(1)根据估算热量和供热制度,进行供热方案比较,确定供热方式,拟定供热参数。
(2)选择锅炉等主要设备型号,确定锅炉房规模。
2.室外热力管网
(1)确定室外热力管网的布置形式及敷设方式。
(2)管道的保温措施。
(3)蒸汽凝结水的回收方式,凝结水转运站的设置。
3.柴油发电站:根据需要备用电可选择柴油发电机组,确定柴油发电机组型号及台数。
附表:
1.主要设备表;
2.主要材料估算表;
3.劳动定员估算表;
4.燃料消耗量表。
二、采暖通风
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确定。
2.采暖
(1)室内温度的要求。
(2)估计采暖耗热量。
(3)热煤的选择及参数。
3.通风除尘
(1)简述生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物数量、物理及化学性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等。
(2)通风方式及风量的确定。
(3)除尘设备、通风设备的选型(指主要设备)。
4.空气调节与制冷
(1)冷、热负荷的确定。
(2)要求空调的房间室内空气各项参数的确定,坑内空气调温的方案及计算。
(3)空调形式的选择及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4)冷、热源的来源及参数。
(5)主要空调设备及冷冻设备的选型。
5.主要指标:按扩大指标估算所需热量、冷量、电量、水量、污水量等主要指标。
注:
1.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专业的可行性研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异同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其内容深度和附图,一般矿山企业的可行性研究由于有关专业不能提供内容深度所必须的设计条件时,可酌情从简。*
2.各项估算及设备数量、劳动定员等提供有关专业汇总。
第五节 土建工程
一、基本情况
1.地震烈度。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概述工程地质性质,场地地形地貌概况,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如滑坡、溶洞、滚石、软弱地层、断裂带水位等)。
3.建筑材料及预制构件:概述材料来源、品种、规格、供应情况。
4.施工条件:当地施工单位技术水平,捣预制能力、运输、吊装能力及施工质量等。
二、根据工艺要求,明确工业建筑结构型式及工程量的估算,同时对地基基础、抗震、防腐、防水、防尘、防振、保温等特殊建筑结构问题提出意见。
对特殊构筑物(如井架、索道、矿仓、浓密池、水塔、烟囱、大型设备基础等)确定结构型式及材料选择。
三、确定厂前区建筑及有关工业辅助建筑的参数及工程量的估算。包括行政办公、存衣室、淋浴室、洗衣房、饮水室、紫外线照射室、食堂、保健站、交接班室(学习室)、图书游艺室、招待所、俱乐部、小卖部、倒班宿舍、哺乳室、自行车棚、公厕、妇女卫生间等。
四、根据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民用建筑标准定额,确定生活区中生活福利设施及住宅建设标准,并估算其总面积。
五、对特殊问题处理的说明
1.地方对建筑物的要求及其意见。
2.对旧有建筑物的利用意见。
3.同周围企事业单位协作、配合文件。
六、附建构筑物一览表。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况
一、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二、建设项目地区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二节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初步方案
一、主要污染和主要污染物。
二、污染控制及环境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三节 环境影响预测
一、资源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四节 其他
一、存在问题。
二、建议。
第十二章 安全与工业卫生
第一节 露天开采的安全与工业卫生
一、矿山开采对地面设施的防范。
二、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危害的防范。
三、矿山生产中可能产生的灾害的防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