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矿山、交通设备:“八五”要在“七五”合作生产宝钢二期工程、秦皇岛煤码头三期工程等现代化大型成套设备的基础上,由过去仅承担技术要求低的部分争取进入核心部位,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主体设备和大型散料、港口、集装箱码头成套装卸设备的国产化率要提高到85%左右,其中控制部分和电气传动部分的国产化率也要有较大提高。发展2000万吨级的特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和大型斗轮挖掘机组。同时,抓好引进技术的卡特匹勒、小松叉车、利勃赫尔工程起重机和瑞典阿特拉斯液压凿岩台车等工程机械项目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
——石港化工设备:这是目前重大装备生产中最薄弱的领域。“八五”要积极发展大型化肥成套设备、30万吨乙烯及深度加工装置、500万吨炼油设备、加氢装置、大型空分设备、沙漠及海上石油钻采设备、大型固井压裂成套设备等,把石油化工设备制造水平提高一步。
围绕满足以上成套设备配套需要,“八五”要大力发展高水平、高性能、高质量的自动化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使大型工程项目配套率达到80%;大力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统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积极推广和普及微电子技术、发展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产品,消化引进技术,加速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连续控制向连续—断续控制,单纯的仪表控制向计算机、仪表、电气三者结合的综合控制转变,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升级。
(3)为农业提供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八五”重点:一是抓紧消化吸收已引进的迪尔、菲亚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先进技术;二是加速发展水田机械化作业设备、经济作物机械、营林造林机械、莱篮子工程所需设备等缺门短线产品;三是以提高产品水平和实现经济规模为中心抓好重点配套动力设备及关键配附件。1995年大中拖拉机生产能力要达到10万台,联合收割机达到1万台。
(4)围绕节能节材,开发新产品,淘汰落后产品。“八五”要继续抓好水泵、风机、冷冻机、压缩机、空分设备、工业锅炉及电炉、焊接设备、中小电机、变压器、内燃机等二十类量大面广、耗能大的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发展节能节材效果显著的液力机械、粉末冶金等产品;加速开发新的节能产品。“八五”要继续开发节能新产品1500种,并努力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5)重点抓好八大类机械产品出口。“八五”要重点发展机床工具、电机及电工器材、成套设备、机械基础件、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光学仪器及器材、办公机械等八类主要产品及零配件的出口。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出口产品。
与此同时,要积极组织和安排好国防军工所需的部队装备和配套机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要为满足人民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需要,提供各种先进适用的包装机械、食品机械和日用家电产品,如各种包装及包装材料加工机械、方便食品加工机械、果品加工及果蔬保鲜设备等。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八五”要为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相应装备,发展的重点是水、大气、噪声和振动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物处置及回收利用装备、环境工程车辆等。
四、以科技为先导,把机械工业的发展立足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亦将直接影响作为装备工业的机械工业的发展。
1.“八五”科技发展的六项重点任务
(1)加强大型成套和关键设备的研制。重点抓好:超临界火电机组以及循环硫化床燃烧锅炉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大型混流式和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和大型抽水蓄能机组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制;秦山三期工程2×60万千瓦核电设备的研制;开展第三代交流50万伏成套设备、±50万伏直流输电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大型连铸机等冶金成套设备的研制;露天矿采、装、运,地下无轨采装运矿山机械成套设备研制;30万吨乙烯、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等大型成套设备的研制,提高国产化率,降低能耗;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通过合作生产或合资,引进技术,发展3万立方米/时空分设备,研制6000米以上电驱动沙漠钻机、沙漠采油装置;农业生产工厂化及种子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研制;30万辆轿车成套工艺及装备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元器件成套工艺及测试设备研制;以燃煤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为重点的环保机械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研制;新型包装和食品机械成套设备研制。努力实现大型水电、火电、输变电、冶金、矿山、化工等成套装备的商品化生产,并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水平。
(2)积极应用和有重点地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新产品。“八五”期间重点应用微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光技术等五大高新技术,并以数控装置、分散型工业控制系统、中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系列。研究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用新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材料工业、生化医疗、大型设备诊断、农业及食品工业的科学测试仪器及系统;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其装备;经济型或带部分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与检测装备以及配置国产低、中、高(少量)档数控系统的数据机床等。
(3)加强关键专用材料及材料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重点是高参数能源设备、化工设备、冶金设备、轿车关键材料的消化吸收;超高精密级仪表材料、主要机械产品基础材料的优化和系列化研究;新型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快速凝固(非晶、微晶)合金材料、功能材料、超硬材料、特种光纤光缆材料、结构陶瓷的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工艺辅助材料的开发等。
(4)大力促进高性能机械基础件的研制和生产。优先发展轴承、流体传动系统及元器件、密封件、电于化模块、组合化电器以及关键齿轮传动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