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条 巷道和硐室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安装设备、检修和施工的需要。
主要运输巷道的净高,自轨面算起不得低于1.8米。巷道一侧和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必须留有0.7米以上宽度的人行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25米。
第20条 开凿立井井筒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前,必须组织每个工作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和作业规程,施工中必须保证工程质量。
二、井架、提升绞车、吊桶安装应牢固可靠,井口周围必须设置栅栏,井口必须设置封口盘和井盖门。
三、工作人员上下井、在井口和井筒中悬空作业时,必须佩戴保险带。每次使用保险带前,必须检查有无损伤,保险带必须拴在牢固的构件上。
四、井内和井口必须设有可靠的信号装置,必须由专职信号工发送信号,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熟悉各种信号。
五、井筒必须支护。永久支护或临时支护到井筒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米。
六、必须制订防止从井口、井壁、吊桶等处坠落矸石、工具和其它物料的安全措施。
七、凿井期间,立井升降人员可采用吊桶,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应采用不旋转提升钢丝绳;
2.吊桶升降必须设有钢丝绳罐道。在凿井初期尚未装设罐道时,吊桶升降距离不得超过40米;凿井时吊盘下面不装罐道的部分也不得超过40米;井筒深度超过100米时,悬挂吊盘用的钢丝绳不得兼作罐道使用。如果兼作罐道使用,必须报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3.吊桶上方必须装保护伞;
4.吊桶边缘不得坐人;
5.装有物料的吊桶不得乘人;
6.用自动翻转式吊桶升降人员时,必须设有防止吊桶翻转的安全装置。严禁用底开式吊桶升降人员;
7.吊桶升到地面时,人员必须从井口平台进出吊桶,并只准在吊桶停稳和井盖门关闭以后进出吊桶。双桶提升时,井盖门不得同时打开。
第21条 坡度大于30度的井巷,必须有防止人员、物料坠入的设施。煤仓、溜煤眼应有防止煤、矸石堵塞的设施,并禁止行人。处理堵眼故障,必须有安全措施,严禁人员进入眼内从下往上进行处理。
第22条 开凿或延深斜井和下山时,在斜井或下山的上口,必须设有防止跑车的装置,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还必须设置坚固的遮挡,遮挡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23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两个畅通无阻的安全出口,分别通到进风和回风巷道。安全出口的高度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确实不能保证两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报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开采有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出或突水危险的煤层时,严禁采煤工作面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第24条 掘进工作面到永久支护之间,必须使用临时支架或金属前探支架,严禁空顶作业。
靠近掘进工作面10米长度内的支架,在放炮前必须加固。放炮崩倒、崩坏的支架,必须先行修复;修复后,方可进入工作地点进行作业。修复支架时,必须先检查顶、帮,并由外向里逐架进行。
第25条 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都必须架设牢固,并有防倒柱措施。严禁在浮煤或浮矸上架设支架。使用摩擦式金属支柱时,必须使用液压升柱器架设,底板松软时必须穿柱鞋。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回柱放顶,控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禁止采煤。
采用陷落法管理顶板,如果回柱后顶板仍不冒落,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悬顶距离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人工强制放顶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第26条 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工作地点的顶板、煤壁和支架等情况;开采急倾斜煤层时,还必须检查底板情况。当发现危险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27条 掘进工作面应设支护,支架间应有牢固的撑木或拉杆,支架和顶帮之间的空隙必须塞紧、接顶和背实。所有支架必须保持完整、架设牢固。断梁、折柱要及时更换,不准有少棚、缺腿等现象。
在坚硬和稳定的煤、岩层中,确定巷道不设支护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28条 更换巷道支架时,在拆除原有支架前,应先架设牢固的临时支护,拆除原有支护后,应及时排除顶帮活矸,确保工作安全。在倾斜巷道中,必须有防止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的安全措施。
第29条 恢复老井、老巷或采掘工作面穿过老空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查明情况,并制订防止冒顶、片帮、掉底、透水和有害气体伤人等安全措施,报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准施工。
第30条 采煤工作面回柱放顶应按由下而上、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回柱放顶前,必须对放顶的安全作业条件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回柱放顶时,必须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观察顶板,现场人员应站在支架完整的安全地点进行作业,严禁任何人员进入采空区。
使用木支柱的采煤工作面应采用机械回柱。
第31条 矿井必须切实加强井巷维修,保证矿井通风、运输的畅通和行人安全。
维修巷道时,严防顶板冒落伤人和堵人。在独头巷道翻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严禁任何人员进入维修地点里面工作。拆除支架前,应先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架设或拆除支架时,在一架未支设完工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换支架的工作应连续进行。如果不连续施工,每次工作结束前,必须接顶封帮,确保工作地点的安全。
维修倾斜巷道时,必须停止行车。
第32条 矿井(立井、斜井、平硐)报废须经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报废的立井应填实,或在井口浇注一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钢筋混凝土盖板,并应设置栅栏和标志。报废的斜井应填实或在井口水平垂深20米以下砌筑一座砖、石或混凝土墙,再用泥土填至井口,并加砌封墙。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填图报县级煤炭工业主管部门归档。报废的平硐,必须从硐口向里用泥土填实至少5米,再砌封墙。
报废井口的周围,有地面水影响时,必须设置排水沟。
第33条 主要巷道报废须经矿长批准。从报废的井巷中回收支架和设备时,必须制订安全措施。所有报废的巷道都必须封闭。
第34条 未经煤炭工业部批准,不得开采下列煤炭资源:
一、国家规划的煤炭矿区。
二、重要河流、堤坝和大型水利工程设施下的保安煤柱。
三、铁路、重要公路和桥梁下的保安煤柱。
四、重要工业区、重要工程设施、机场、国防工程设施下的保安煤柱。
五、不能移动的国家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和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重要风景区下的保安煤柱。
六、正在建设或正在开采的矿井的保安煤柱。
第三章 通风、瓦斯和煤尘
第35条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井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0024%。
当巷道中空气成分不符合本条文的规定时,必须报告矿长和矿井技术负责人,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第36条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并保证井下有足够的风量。
井下任何工作地点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入风井、出风井和主要进、回风巷应有足够的断面,并经常维修巷道,清理并巷中的杂物,保证风流畅通。井巷中风流速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
|允许风速(米/秒)
井 巷 名 称 |---------
| 最低 | 最高
--------------|----|----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井筒 | | 8
主要进、回风巷 | | 8
架线电机车巷道 |1.0 | 8
运输机巷、采区进、回风巷 |0.25| 6
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 |0.25| 4
半煤岩巷 | |
掘进中的岩巷 |0.15| 4
其它通风、行人巷道 |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