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用机械难以保证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工程必须采用机械化;对繁重体力劳动的工种应优先实现机械化。
对于装修、防水、保温、设备安装等工程,应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小型和手持机具,以确保工程质量,减轻体力劳动。
对于砌筑、抹灰等传统工艺,应在逐步发展新材料的同时,改进操作工艺和工具。
要重视工程施工中的机械配套,充分发挥主机、辅机及其他机具的群机优势,以取得机械化最佳的综合效益。
7.加速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逐步用先进机械取代性能差、能耗高、安全性能欠佳的老旧机械。应在缩短机械设备折旧年限和调整机械台班取费定额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按经济规律取费,加速设备折旧。到本世纪末,使各类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8.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广电子计算机应用。到本世纪末,各大中型建筑企业应基本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普及计算机应用,同时培育管理软件市场,建立数据共享软件包。大型骨干企业要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把计算机应用作为领导上岗的条件之一。建筑企业的计算机装机量达到每千人3台以上,使用面积达到70%,计算机设备利用率达到85%。
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要结合工程建设需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其他高技术成果,如机电一体化、建筑机器人、自动检测和控制技术、施工与生产自动化等,解决在恶劣环境下和特殊工程的施工任务,以及保证质量、安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9.提高建筑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大型建筑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建立科研机构或技术开发中心。应结合工程项目,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能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10.强化技术管理系统,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筑企业要强化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充分发挥总工程师在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各项现代企业技术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和企业标准化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型建筑企业建立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使企业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11.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工培训。要结合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对建筑师、工程师、营造师、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工长的培训,提高工程设计和现场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项目管理能力。对在岗的工人班组长主要结合岗位技术要求和特点,重点提高操作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不断提高工作的技术素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