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二)建筑工业化发展目标
  3.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采取分两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力争到本世纪末,全行业人均竣工面积由现在的20平方米左右,提高到30平方米;竣工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住宅工程要消除质量通病,基本保证使用功能;行业动力装备率达到8KW/人;标准化、第列化构配件、制品和设备在建筑最终产品中的应用量有较大提高;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达到40%或超过资金及劳动力的贡献。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承担重点工程建设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应率先达到上述指标,并初步形成企业技术素质优良、组织结构优化、供应渠道畅通的大生产格局。
  第二步,到2010年,全行业人均竣工面积比现在翻一番;达到40平方米;住宅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得到保证,室内声、光、热及卫生环境明显改善;标准化、系列化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应用量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对建筑业发展的贡献达到45%,建筑现代化成分有较大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承担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建筑企业应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接近经济发达国家建筑现代化水平;形成企业技术素质优良、组织结构优化、供应渠道畅通的大生产格局。
  (三)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4.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要大力推广量大面广、能提高工业化水平、对改变建筑业面貌有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和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新技术、建筑节能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当前应着重抓好建设部建建〔1994〕490号文提出重点推广应用的10项新技术。要确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新技术推广工作体系,把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出成效。
  5.要围绕提高建筑功能和质量,促进设计与施工的配合,不断改进和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好的各类建筑体系。积极开发节能、节地和灵活性大、适应性强的各类大开间住宅建筑体系,以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一个地区或大型建筑企业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建筑体系,不断完善其成套技术和工法体系。
  对于住宅建筑的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要结合不同工程和部位合理选用现浇和预制两种工艺;改造砖混建筑,改革墙体材料,发展空心砖、非粘土砖、各类砌块、复合墙体,以及其他标准构配件,减少能耗,提高工业化水平。
  6.逐步实现现场施工机械化和手持机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技术装备结构,充分发挥机械化施工的作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