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印发《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恐怖主义作为一大国际公害,危害十分突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主张在平等互利双向的基础上开展反恐合作;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主张标本兼治,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主张反恐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利益。

  教学中,可结合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国外交政策等内容,采用十六大的新表述,贯穿十六大的这一精神。

  经济常识教学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经济目标是十六大报告阐述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是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教学中,可结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目的、市场经济、三大产业等内容,渗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教育。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都有所不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成为可能。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首先,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我们要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

  其次,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

  再次,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扩大劳动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民生活,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教学中,可结合三大产业的相关内容,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精神贯穿其中。

  三、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看,这是一条共同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看,推进城镇化,不仅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