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完成1988年的国家预算任务而奋斗
为了确保1988年国家预算的圆满实现,必须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并把它同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要通过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今年财政收入能否稳定增长,国家预算能否保持基本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进一步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克服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气。所有国营企业,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全面推广厂长(经理)负责制,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厂内经济核算制,推广“满负荷工作法”,加强和改善企业内部民主管理,并优化劳动组合,千方百计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抓上去。要努力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挖掘内部潜力,并把工作的效果真正反映到增加财政收入上来。今年国家要求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降低1%,企业和车间管理费用降低10%,工业企业亏损减少20%;要求商业企业流通费用降低1.2%,商业企业亏损减少20%;要求工商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加速3%。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这些指标层层落实到企业,有些指标要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指标下达后,要加强考核,经常督促检查,严防走过场。在抓好企业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的同时,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加强组织收入的工作,充实征收力量,把一切该收的钱都收上来。企业要严格执行《成本管理条例》、《
会计法》和国家的有关法令,如实申报生产、销售、成本、利润情况,依法缴纳税款和其他各项收入。
(二)要节减各项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把财政支出控制在国家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要继续节减和控制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自筹基建投资和各级的行政管理费,一定要按国家预算进行控制,不能突破。地方财政自筹基建投资超过国家下达预算控制指标的。继续实行不列当年支出,并从下年指标中扣减的办法。行政管理费要结合机构改革进行控制和调整,要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经费指标,并进一步完善行政经费的包干办法。要维护国家预算的严肃性,国家预算经过审查批准后,中央和地方都不要开减收增支的口子,也不能随意追加支出。
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是今年控制和节减支出的重点。这几年,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很快,1983年至1987年,平均每年增长21.2%,去年总额已达553亿元。社会集团购买力的大幅度增长,不仅扩大了供需矛盾,推动了物价上涨,而且也不利于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因此,国务院于今年2月23日发出《关于
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要求今年各单位的社会集团购买力,一律在去年实际支出的基础上压缩20%,并层层落实,不得突破。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充实控购管理工作的力量,确保压缩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