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防费200.75亿元,完成预算的100.3%。
(六)行政管理费168.03亿元,完成预算的116.9%。其中,公安、检察、司法方面的支出45.49亿元,完成预算的121.3%,主要是为了加强公检法工作,增加了这方面的经费。至于行政管理费中的其他部分超过预算较多,一方面是由于当年分配了部分应届毕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和军队转业干部到行政单位工作,有些办公用品、修缮材料等价格上涨,以及上年调整工资“翘尾巴”等客观原因,需要相应地增加经费开支;另一方面是由于对行政机关的人员编制控制不严,机构分设、升级较多,宾馆、招待所收费标准过高,以及有些单位请吃请喝、铺张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这都增加了经费开支。为了加强对行政经费的管理和节约,最近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经费的报告》,确定对行政经费按预算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普遍实行定期审计和监督的制度。
(七)价格补贴257.48亿元,完成预算的92.2%。价格补贴比预算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去年粮棉油收购进度较慢,收购数量减少,相应地推迟了一部分价格补贴的支付。
1986年国家决算表明,尽管支出突破预算较多,但是,国家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对于保证这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现,促进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一年国家基本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重点建设继续得到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也明显加快,全国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96个,建成投产大中型项目的单项工程165个,建成投产的更新改造项目42000个。这一年文教、科学、卫生等事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57.2万人,当年在校学生达到188万人,比上年增加17.7万人;全国医院病床达到230万张,比上年增长3.2%;全国获得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奖励的科技研究成果共达14246项。文化、体育、电视、广播、新闻、出版等事业也都有新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由于国家进行必要的价格补贴和对工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这一年城乡人民生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入达到828元,农民平均每人纯收入达到424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3.2%。
回顾去年的情况,1986年国家预算安排的收支是平衡的,在预算执行几个月以后,一度出现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支出增长过猛的状况,当时预测全年可能发生较大的赤字。为此,国务院于当年6月召开全国省长会议,讨论了财政问题。会议考虑到全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趋势很突出,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新核定财政收支,压缩支出,量入为出。在同年6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王丙乾部长在向会议作关于1985年国家决算的报告时,也如实说明了1986年财政收支有可能出现赤字的危险性,提出了抓紧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的措施。在7月间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在认真分析了上半年的收支情况和全年财政收支趋势的基础上,向各地区、各部门分配下达了收入奋斗目标和支出控制指标。10月间,国务院又发出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并组织工作组下去帮助地方开展大检查工作。采取上述这些措施,对增加财政收入,控制财政支出,缩小财政赤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