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打破界限,联合投资,联合生产,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发展规模经济,着力培养和发展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集团。
(二)以采用先进的适用技术为主,有重点的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分类型指导,多层次发展。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相结合,使先进技术独具特色。
——具备条件的行业和企业有重点的引进和参与开发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在计算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以先进的适用技术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体系。
——分类型指导,多层次开发。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和乡镇企业发达程度,全国乡镇企业可划分为三个地带。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县地区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突出“五上三创三提高”(即上技术、上档次、上规模、上管理、上质量;创名牌、创新、创汇;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提高生态效益)。以外向型为主的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放在老企业的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上,有条件的企业和集团适度引进或开发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乡镇企业中等发展地带要发展与提高并重,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这一地带的社会经济技术结构、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复杂,要更加注意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先进技术的重点。
乡镇企业欠发达地带要从治穷入手,选择适用技术和传统工艺,开发本地区的优势资源,上市场需要且近期有实效的项目;选择有发展前途的龙头企业,大力提倡多形式、多途径的横向人才技术经济联合,抓好骨干企业建设,带动一大批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新建企业要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做到技术设备起点高,能耗、水耗低、污染小,规模适度,不允许采用淘汰工艺、淘汰设备,防止一上马就要进行技术改造。严禁新建耗能、耗水、耗料高,规模效益低,污染大的企业。
总体上根据乡镇企业发展多层次的状况,科技进步采取由沿海(沿江)到内地,由大城市郊区向广大农村,由乡村企业到联户、户办企业,由重点骨干到一般企业逐步推移的办法。
(三)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注重引进与培养高科技人才,实现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工贸一体化经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要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时效观念和风险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