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完善乡镇企业内部技术进步机制,加快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成为联合与自主开发的主体。
加大力度引才育人,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造就满足乡镇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稳定的多层次适用人才和职工队伍。
(三)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总体目标:
在科技发展层次上,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多层次技术体系。“九五”期末,骨干企业普遍采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的先进适用技术;纺织、轻工、机电、食品等出口产品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传统技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先进适用技术;微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大中型企业推广应用。
在产业发展结构上,培育出一批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和开发区,逐步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和改善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素质和劳动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贡献上,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目前的45%上升到55%。
在企业发展的综合效果上,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显著提高。在产品质量和品种、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和产品、节能降耗、安全生产、治理污染、职业卫生、清洁生产、减轻劳动强度、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普遍提高。
在人才结构和职工素质上,乡(镇)村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达到90万,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达到500万以上(由目前占职工总量的5.2%增长到6.5%),大中型企业配齐一长三总师(即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的厂长或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和总会计师各1名),一般骨干企业配齐一长三师,技术工人普遍提高1——2个等级。
二、“九五”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
(一)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依靠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增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转变,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产业技术为重点。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和新产品开发。
——节约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使之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