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田间道路(机耕道、便道)的密度和宽度合理;平原地区道路通直,丘陵地区也要尽量通直;机耕道路面平整,有条件的地方铺沙(石)或炉渣,农业机械能进入田间作业,运输方便。
(七)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标准
1.良种繁育。本地区能自繁良种的,建立与所需良种相适应的繁育基地,保证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2.农业机械化。机械作业水平在原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平原地区主要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
3.技术推广。积极推广作物栽培、节水灌溉、造林、养殖、病虫防治、施肥、除草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在增产中的作用。
4.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内,对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3-4次,每个行政村有3-5名技术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每户有1人掌握先进适用技术。对从事林果业、养殖业等生产的农民培训3-4次,全面掌握先进适用技术。
(八)农田防护林工程标准
1.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的保存率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项目区林木覆盖率达到林业部门规定标准。
2.平原地区农田防护林网网格面积200-300亩,最大不超过400亩;人少地多,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地区,林网网格面积不得超过1000亩;严重风蚀地带,还要适当减少林网网格面积。
3.在不与农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利用田间零星小片(100亩以下)空闲地、沙荒地、盐碱地营造经济林或其他林种。
4.项目区内主要沟渠和道路两侧能植树的都要植树。
二、成片造林建设标准
1.造林面积在30亩以上。当年造林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70%以上,林地内不存在0.5亩以上宜林的无林地块。
2.建设与造林面积相适应的种苗基地,因地制宜采用容器、地膜等先进适用育苗技术。
3.封山育林地,每个封育区面积不小于500亩,南方地区3-5年、北方5-7年后林草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不存在1亩以上无林地块。
三、草场建设标准
(一)天然草场改良标准
1.综合标准:草地连片,相对平整,成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草类盖度在90%以上,亩产鲜草量在500公斤以上。
2.改良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围栏;对盖度不足或已退化的地块补种优良牧草,改良后不存在1亩以上无草地块;明显减轻毒草、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