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关于海关人员行政执法方面
违反法律法规和失职追究责任的若干规定(试行)
(1997年1月1日)
第一条 为贯彻海关从严治关的方针,加强海关廉政建设,促使海关人员依法行政,贯彻政策,维护国家利益和海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及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海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 海关工作人员凡放纵走私、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敲诈勒索和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必须严肃追究其行政责任或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行政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偷盖海关印章;窃取海关封志、特种印油及其他防伪用品;偷窃、伪造、倒卖、销毁海关业务单证;向不法分子提供海关内部业务文件、资料。
(二)明确规定或指令查验的货物故意不查验或伪造查验记录放纵走私;盗用他人密码、模仿他人签字;串通不法分子搞假转关、假回执、假传真和假核销、假加工贸易手册,办理假进出口通关手续;擅自删除、增加、篡改和不输入计算机通关数据。
(三)向不法分子泄露情报或案情;为走私分子制造伪证或销毁证据;盗用、私分没收的走私货物、物品。
(四)利用职务之便向海关管理相对人敲诈勒索。
(五)挪用罚没收入和税款的。
第五条 凡因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违反操作规程,工作失职,致使国家利益或海关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情节和后果,给予行政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处分。
(一)违反规定,造成海关内部业务文件、资料或海关印章、防伪用品、查扣的货物、物品被盗。
(二)违反规定办理货物、物品通关(含转关)手续;未严格审核、查验,致使单证、批文不全,单货不符;违反操作规程,应发现而未发现假单证、批文,导致错放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