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文案调查就是查询和阅读与研究项目有关的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年鉴、年报、统计资料汇编,要与各级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对现有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并记录来源。
  涉及到的部门:各级计委、经贸委、各行业厅局。调查内容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历史、现状、规划资料(分产业、分行业)及其有关的评估资料、能源规划(含消费及节能等)。
  涉及到的部门: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电力用户。调查内容涉及:能源、电力分产业、行业使用现状和规划资料(包括节能),历史年分产业、行业负荷资料,电价历史资料(分时、分类)及电价改革计划。
  涉及到的部门:图书馆、统计局、电力情报所。可参考的资料有:《××年××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年中囯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百科年鉴》,《××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电力工业部规划计划司),《中国人口年鉴》,各级政府和有关咨询机构制订、提出的规划目标和设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重要文件和资料。
  还有国际组织和政府资料: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各国际经贸组织、各国各地区能源、电力报告。
  (2)电力市场调查。既可用于实际数据的收集,也可用于预测数据资料的收集。调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市场普查:是以总体样本为调查对象进行逐一的、普遍的、全面的调查。这是全面收集市场信息的一种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因工作量大,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在电力需求市场调查中不大可能采用这种方法。
  抽样调查:从市场母体中抽取一部分子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推算市场总体情况的方法,在市场调查的实践中,更多的是采用这种形式。这种方法具有工作量小、调查费用低、时间短等优点,但抽样调查因样本不全难免会产生调查结果的误差,抽样时要尽可能做到使母体中每个子体都有可能被抽选作为样本。居民生活用电情况就可以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典型调查: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专门调查,以典型样本的指标,推断总体的指标。典型调查的调查单位较少,人力和费用并支较省,运用比较灵活。搞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行业、厂矿、办公楼用电调查可以采用典型调查法。
  重点调查:在调查对象中选定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调查方式,较易从选定为数不多的重点调查单位,用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费用开支,较快地掌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固定样本持续调查:采用以上调查方式,选定样本经常、持续的调查。进行负荷特性、曲线调查时,最好固定样本持续调查,以便掌握负荷变化趋势。
  2.在进行电力需求市场调查时要安排好具体调查步骤。调查工作大概分四步进行,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总结阶段、跟踪调查阶段。
  准备阶段:确定调查的目的、要求,提出需要调查研究的课题,调查的范围和规模,调查的力量、时间和费用配备。由专业人员设计出调查内容和问卷表格。
  调查阶段:
  (1)选定调查样本。为了广泛、持续地收集各类用户的用电量及负荷特性数据,要分行业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安装较先进的测量表计,采用发放问卷和表计实测的方式进行调查。
  (2)与调查对象接触,填写问卷和抄录数据。一种方式是由电力部门亲自到各调查用户(工业厅局、厂矿、城乡居民用户、商业楼、办公楼等)进行测量、填写问卷,这种方式可由基层单位(乡、县、区供电局)负责,逐级上报汇总;另一种方式是将调查任务承包给专业调查中介机构(如统计局城乡调查队等),由他们与调查用户接触,获得调查数据。
  总结阶段:整理分析数据,输入到数据库文件中,从局部看整体,得出有用的数据,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一般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说明调查设计、资料的收集方法及抽样方法)、调查资料(数据)及分析、调查结论和建议、附录。
  跟踪调查阶段:对有疑问的和重要的数据进行跟踪调查。
  3.在获得数据、资料时,为保证资料(数据)的质量,需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校核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需求预测数据库,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使用、积累基本数据。
  (1)要检查资料是否连续、齐全,有无重复或遗漏,一经发现问题,予以删改和补充;各项指标是否准确,反映的是否都是正常状态的水平(如核实最大电力负荷是否在缺电情况下发生)。
  (2)要校核资料的表现形式是否合适,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是否一致,时间序列内各种数据是否可比(如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是当年价还是可比价)。
  (3)对不可靠的资料要尽可能查明原因,并予适当订正;已知某些历史年份的数据不可靠又难以订正,可暂不使用。
  (4)对在经济发展急剧变化时间区段内的数据,要用平均移动法处理后再予使用。

  附录B:

  需电量预测方法简介

  一、部门分析法
  部门分析法是以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基础,分行业分类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再累计相加得到总的电力需求。他为电力公司广泛使用的传统电力需求预测方法,适用于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电力需求预测。
  1.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是部门分析法的基础。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是按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标准统计的,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时可直接使用公布的电力统计资料,数据来源可靠、及时。
  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将全社会分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城乡居民生活两大类,这两类又分为若干项,具体划分如下:
  全社会
  甲、国民经济各行业
  (1)农林牧渔水利业
  (2)工业
  (3)地质普查和勘探业
  (4)建筑业
  (5)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6)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业
  (7)其他各类事业
  乙、城乡居民生活
  (1)乡村居民生活
  (2)城市居民生活
  2.需电量预测的计算
  部门用电量=部门产品产量×单耗或=部门产品产值×单耗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水利业-其他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地质普查和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业+其他各类事业+水利业+其他
  城乡居民用电量=照明用电+家用电器用电+其他
  全社会用电量=国民经济各行业用电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比较细,进行需电量预测时,计算工作量大,由于各地区的工业布局、产业重点不同,在具体按部门分析法作需电量预测时,应对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进行适当的合并简化。
  二、经济模型法
  经济模型法:运用数学方法找出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及规律性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计量经济法;投入产出法;电力弹性系数法;灰色预测法;模糊理论预测法;系统动力学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马尔可夫预测法等。
  1.计量经济法
  计量经济法是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找出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其因果关系,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求解,预测未来电力需求。
  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在国外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评价,是电力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用计量经济模型预测、电力需求大体上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外生变量的预测
  外生变量是在模型外确定的,对可能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都可视为外生变量,如国民生产总值GDP、价格(电价/零售物价指数)、用电设备容量、居民收入、人口、家庭数、家用电器拥有量和气温(最高温度)等等。这些量是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趋势事先预测。例如,我国政府公布的未来年份的各种预计指标。外生变量的预测要力求准确、可靠,这是保证计量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前提。
  (2)回归分析,确定模型方程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需电量与外生变量关系的一组模型方程。
  在实际的回归分析中,可以先考虑一个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然后逐步增加其他因素。经过统计检验,找出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得出反映需电量与外生变量因果关系的方程式。
  统计检验主要包括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显著性检验和变量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检验是检验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是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对总体的线性关系是否显著成立做出推断。对多元回归方程,方程的显著性并不意味着每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都是重要的,需要对解释变量进行变量显著性检验(t检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