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8.2.3 开展权属调查,查清建设区内各类用地面积、分布与数量,明确区内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或农户承包经营土地的数量、位置和界线,为开展权属调整提供依据。
  8.3 可行性研究
  8.3.1 在基础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
  8.3.2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项目建设背景、立项条件、水土资源状况、新增耕地来源、环境影响、规划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社会、环境评价,分析其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8.3.3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立项申请材料,提出立项申请。
  8.4 规划设计
  8.4.1 在批复立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确定规划方案和工程布局,明确各类工程建设内容与标准,设计确定各级工程的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计算各类工程量,按照相关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预算,编制规划设计和预算材料。
  8.4.2 开展规划设计和预算成果评审。
  8.5 实施方案
  8.5.1 根据批准的规划设计成果,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选定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明确控制性工期和进度安排计划。
  8.5.2 明确土地权属调整的范围、原则与程序,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8.5.3 明确工程管护和固定资产移交的原则,说明管护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程类别制定管护措施。
  8.5.4 开展实施方案成果评审。
  8.6 实施管理
  8.6.1 制定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等。
  8.6.2 项目法人制定现场管理制度,做好分工协调;落实多部门共建机制,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8.6.3 监理单位代表法人负责施工控制,制定施工进度、资金、质量和安全等控制计划,落实控制措施,对可能偏离施工计划的影响因素提出应对预案。
  8.6.4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做好招投标、合同管理、公告等工作,明确各方责任义务。
  8.6.5 严格工程变更管理,对因规划、设计或施工计划调整引起的重大变更应进行论证。
  8.7 验收
  8.7.1 验收分为阶段验收和终验,采取全面核查与抽样核查相结合、室内核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组织验收。
  8.7.2 验收内容包括: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面积、工程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耕地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权属调整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后期管护措施等。
  8.7.3 验收应以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和设计变更、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先由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并经监理单位认可,再由项目承担单位初验并提交验收申请后,由立项单位组织验收。
  8.7.4 涉及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查验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及有关质检部门意见,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进行验收。
  8.7.5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成后,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开展耕地质量评定。
  8.7.6 验收合格后应形成有关验收文件,及时进行土地利用变更,新增耕地面积纳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8.8 后期管护
  8.8.1 建立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农产和专业管护人员实施的管护体系:
  8.8.2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办理固定资产移交,签订后期管护合同。由管护主体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确保长期有效稳定利用。
  8.8.3 按照《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的要求,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进行编号,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实行永久保护。
  8.8.4 开展提升地力等工作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9 公众参与

  9.1 明确公众参与的阶段及其主要内容,落实公众听证制度、公告制度、群众监督制度等,确保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9.2 充分尊重当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群众全程参与。
  9.3 通过公众参与,确保规划设计、实施、权属调整等符合当地实际;实行多方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

10 权属管理

  10.1 依照土地调查有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形成满足地籍管理和土地登记发证需要的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编制权属调查成果。
  10.2 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合理减少飞地、插花地和宗地数量,同一产权主体的土地尽量集中连片,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10.3 建成后应依法及时办理土地确权变更登记手续,发放土地权利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并与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做好衔接。

11 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

  11.1 信息化建设
  11.1.1 应充分利用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完善定期报备制度。统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实现集中统一、全程全面、即时动态的管理。
  11.1.2 建立信息员制度,定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汇总和上报。
  11.1.3 鼓励采用其他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11.2 档案管理
  11.2.1 应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以及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进行立卷归档,确保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11.2.2 应建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严格档案管理。

12 绩效评价

  12.1 绩效评价包括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评价、实施管理评价和实施效果评价等。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