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1655号――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 124天。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弱、稍早衰,结铃性强,通透性好,早熟性好,吐絮畅而集中。株高 105.6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铃卵圆形、中等大小,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9.3个,单铃重 5.9克,衣分40.7% ,子指10.7克,霜前花率93.7%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3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6.6% ,反射率75.6% ,黄色深度8.0,整齐度指数86.1% ,纺纱均匀性指数146。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52.0千克、101.9千克和 93.0 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 21 增产 11.7% 、11.1% 和8.6% ;2009年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43.5千克、99.8千克和95.9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7.0% 、7.8% 和10.4%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9.1千克、97.4千克和89.6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8.4% 、9.3% 和12.4% 。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一般4月下旬播种,采用地膜覆盖方式可适当提前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2500-3000株,中等肥力地块3000-3300株。3.施足底肥,初花期及时追肥浇水,重施花铃肥,补施钾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简化整枝地块要适当增加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 GK79(新植5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南东部和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棉区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2
  品种名称:鑫秋4号
  选育单位:山东鑫秋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鑫秋1号(中棉9418/GK-12)变异株
  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子叶较小,苗期长势较弱,中期长势较强,早熟性好,稍早衰,吐絮畅而集中。株高99.0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6.9节,单株结铃17.8个,铃卵圆形、中等大小,单铃重5.9克。衣分41.9% ,子指10.8克,霜前花率 89.9% 。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4毫米,断裂比强度28.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0,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6.4% ,黄色深度7.3,整齐度指数85.0% ,纺纱均匀性指数139。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7.0千克、99.3千克和89.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增产5.9% 、6.6% 和3.9% 。2009 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8.3千克、96.7千克和 92.4千克,分别比对照中植棉 2号增产3.8% 、6.6% 和6.9% 。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3000-3500株。3.足施底肥,重施花铃肥,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平衡施肥,后期适时喷施叶面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铃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鑫秋4号,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江苏淮河以北,陕西关中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3
  品种名称:奥棉6号
  选育单位: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D004(豫668选系)×D292(豫棉 21×GK19等多父本)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结铃性强,早熟性好,吐絮畅而集中,稍早衰。株高105.5厘米,株型松散,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 6.9节,单株结铃20.1个,单铃重 6.9克,衣分 42.2% ,子指 10.7克,霜前花率 90.5% 。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断裂比强度29.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6.1% ,反射率76.0% ,黄色深度7.9,整齐度指数85.8% ,纺纱均匀性指数14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56.3千克、108.2千克和98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16.7% 、18.6%和25.1%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5.8千克、99.8千克和 91.3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 28增产10.2% 、11.8% 和16.3% 。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上中旬、露地直播4月中下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高肥水地块1500-2000株、中等肥水地块1800-2200株。3.施足底肥,早施花铃肥,适当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奥试棉4406,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和西南部,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晚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4
  品种名称:银兴棉5号
  选育单位:山东银兴种业有限公司、河南科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BR98-2(冀合321导入 Bt基因选系)×H4916(中棉所35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晚春播生育期124天,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较弱、稍早衰,结铃性强,吐絮畅。株高103.3厘米,株型较松散,茎秆茸毛少,叶片较大,叶色深,铃卵圆形,铃尖明显,苞叶大,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结铃19.8个,单铃重6.6克,衣分42.3% ,子指11.4克,霜前花率90.4% 。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29.5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断裂伸长率6.3% ,反射率75.5% ,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6.0% ,纺纱均匀性指数144。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48.0千克、104.9千克和 94.9 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 28 增产 12.9% 、15.0% 和21.1%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3千克、94.3千克和83.7千克,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8增产5.8% 、5.6% 和6.6% 。
  栽培技术要点:1.黄河流域棉区营养钵育苗3月底至4月初、地膜覆盖4月下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一般2300-2800株。3.多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早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 KRZ030,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安徽、江苏淮河以北晚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5
  品种名称:荆杂棉88
  选育单位:荆州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荆46579〔荆038(鄂抗棉7号选系)×荆6602(GK19选系)〕×荆55173-1(鄂抗棉9号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8天。出苗较好,长势强,稍早衰,吐絮畅。株高122.9厘米,株型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无茸毛,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6.7节,单株结铃26.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6克,衣分43.3% ,子指 10.5克,霜前花率 91.6% ,僵瓣率 10.4% 。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3毫米,断裂比强度 31.2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 5.1,断裂伸长率6.2% ,反射率75.7% ,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5.8% ,纺纱均匀性指数150。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27.1千克、98.8千克和92.1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 8号减产 0.4% 、增产9.8% 和增产 13.0% ;2009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58.2千克、111.3千克和100.5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5.0% 、0.8% 和2.7%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19.2千克、91.1千克、79.7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3.7% 、1.7% 和3.5% 。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1600-1800株。3.施足底肥,轻施苗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增施有机肥、钾肥和硼肥。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要少量多次、前轻后重。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非鳞翅目害虫。6.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荆03-88(荆杂棉88F1),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棉区,江西省鄱阳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与鄂东南岗地棉区,湖南省洞庭湖棉区,四川省丘陵棉区,南襄盆地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6
  品种名称:鄂杂棉29
  选育单位:荆州市霞光农业科学试验站
  品种来源:M-40(鄂抗棉7号×冀22×鄂抗棉9号)×25T〔(鄂抗棉9号/鄂抗虫棉1号)×(盐棉48选系/泗棉2号选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7天。出苗较好,长势强,不早衰,吐絮畅。株高111厘米,株型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结铃28.2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8克,衣分41.7% ,子指9.7克,霜前花率92% ,僵瓣率11.6% 。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2毫米,断裂比强度 30.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 5.0,断裂伸长率6.2% ,反射率76.2% ,黄色深度8,整齐度指数85.6% ,纺纱均匀性指数14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48.1千克、104.2千克和 96.2 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 8 号增产 8.8% 、15.8% 和18.1% ;2009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8.3千克、111.3千克和 102.1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 10号减产1.2% 、0.8% 和 1.2%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7.7千克、92.8千克、81.4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4.1% 、5.1% 和5.8% 。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4月上中旬营养钵育苗移栽。2.每亩种植密度1300-1800株。3.施足底肥,协调氮、磷、钾肥的配比,重施花铃肥,适当施用硼、锌等微肥。4.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情况全程化控,要少量多次。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 XG-2,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棉区,江西省鄱阳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及鄂东南岗地棉区,湖南省洞庭湖棉区,四川省丘陵棉区,南襄盆地棉区,浙江省沿海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7
  品种名称:金科棉98
  选育单位:安徽国安种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sz-9(苏棉16×中12)×中棉所41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5天。出苗一般,长势强,稍早衰,吐絮畅。株高113.5厘米,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粗壮,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29.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 41.1% ,子指 10.4克,霜前花率 92.9% ,僵瓣率10.2% 。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毫米,断裂比强度30.6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断裂伸长率6.1% ,反射率76.1% ,黄色深度8,整齐度指数85.7% ,纺纱均匀性指数14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242.8千克、102.6千克和 94.7 千克,分别比对照湘杂棉 8 号增产 8.3% 、14.9% 和15.6% ;2009年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64.9千克、106.4千克和99.5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0% 、3.8% 和4.0% 。2010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33.8千克、92.2千克和80.2千克,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6.9% 、4.4% 和4.2% 。
  栽培技术要点:1.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一般4月上中旬播种。2.每亩种植密度1500-1800株。3.施足基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增施磷、钾、硼肥,后期视长势补施盖顶肥,注意防早衰。4.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要少量多次。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象等其他害虫。6.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审定意见: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金科棉98,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沿海和沿江棉区,安徽省淮河以南棉区,江西省鄱阳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鄂东南岗地棉区,湖南省洞庭湖棉区,浙江省沿海棉区春播种植,并不得超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1008
  品种名称:荃银2号
  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MY-4(中棉所41×徐州 553)×MQ-41(鄂抗棉 10号优系×荆1246)
  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7天。出苗好,长势强,不早衰,吐絮畅。株高113.9厘米,株形较松散,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较软,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第一果枝节位6.6节,单株结铃26.2个,铃长卵圆形,单铃重6.3克,衣分 41.3% ,子指 11.3克,霜前花率 90.4% ,僵瓣率9.9% 。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毫米,断裂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1,断裂伸长率 6.2% ,反射率 75.8% ,黄色深度 8.0,整齐度指数86.2% ,纺纱均匀性指数152。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