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加强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创伤救治水平,完善科技应急机制,提升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学救援能力, 有效应对重大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和生物安全等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提高防控和应急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屏障。
发展重点:
1.传染病防控。重点围绕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开展检测诊断、监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究,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显著提升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能力;同时,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热带病、寄生虫病、手足口病等其他重要传染病防治研究。
2.医学应急救援。完善医学应急救援链,加强技术储备,建立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置体系,重视对灾后幸存人员的心理评估和干预研究,提高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处置和创伤救治水平。
3.战创伤救治。开展军事医学特色的武器损伤防治、战伤救治,野战输血、训练伤防治等研究;开展交通事故伤的救治对策研究;开发新型紧急救治器械。
4.公共卫生安全保障。针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卫生、环境危害和职业卫生、生物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减少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生物安全。
|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大健康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
发展重点:
1.新药研发。针对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和培育发展医药产业的需要,突破一批药物创制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制30 个创新药物,改造200 个左右药物大品种,完善新药创制与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批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体系,增强医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药品临床试验研究,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重视孤儿药及婴幼儿用药的开发,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和保障药品安全。
2.医疗器械研发。研究临床应用需求量大、应用面广的我国急需紧缺的中高端诊断、治疗类医疗器械;大力推进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性价比医疗器械的开发,提高智能化程度、技术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研发便于操作使用的适于家庭或个人自我保健、功能康复和替代的医疗器械产品;结合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现场救援需求,研发应急救援装备。
3.中药现代化。围绕中药资源、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监测、新型制剂、临床疗效评价、生产过程控制等环节进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GAP种植基地技术优化升级及规模化推广,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培育研究和替代品研究,加强新型中药饮片研究以及中药新剂型和新工艺的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开展疗效确切的传统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重点加强疗效确切、作用机理相对明确的现代中药研发等。
4.新型健康产品开发。加强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及诊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健康产品的研究,为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一批健康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