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4、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5、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
  6、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
  7、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
  8、提出场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第九条 对场址区地基持力层的埋深、不均匀沉降、湿陷、抗滑稳定、边坡稳定、地震液化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地基处理建议。
  第十条 根据风电场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行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工作。

第三章 风电场场址分类

  第十一条 根据风电场场址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将场地划分为三类:
  1、简单场地。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简单场地:
  1)地层结构简单,岩性均一,无特殊性岩土层。
  2)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稳定,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2、中等复杂场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等复杂场地:
  1)地层层次较多,有特殊性岩土层,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岩体风化较强,基岩面起伏大,场地内有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地层。
  2)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局部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3)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可能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0.3g。
  3、复杂场地。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
  1)地层层次较多,岩性不均一,岩相变化大,地基以全、强风化岩体或不均匀的特殊性土层为主。
  2)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3)地下水埋藏浅,且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

第四章 勘察方法

  第十二条 根据设计的需要,收集或实测比例尺为1:50000和1:10000-1:5000的地形图。当场址区地形图为实测时,应同时提供电子版的地形图。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