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进一步把文化科技卫生资源送到农村、送给农民。开展“三下乡”活动,“送”是基本形式。要加大送理论政策下乡的力度,通过送宣传画、送春联、组织宣讲团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宣传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部署,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满足农民群众对形势政策的需求,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加大送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下乡的力度,通过送戏剧电影、送图书报刊、开展文艺演出等形式,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精神需求。加大送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下乡的力度,通过举办科普大集、实用技术培训、科技讲座等形式,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能力和增收致富的本领。加大送卫生知识和医疗服务下乡的力度,通过送药品、送健康知识、巡回医疗和义诊咨询等形式,帮助农民群众强化卫生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加大送法律法规和法律服务下乡的力度,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农民群众法治观念。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科扶卫生阵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是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开展“三下乡”活动,要配合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设施条件的改善,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能力。同时,要加大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力度。举办农村演艺人才培训班,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扶持文化中心户,推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办好西部演艺及创作人员培训班,为西部地区培养文艺骨干人才。继续加强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加强农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组织定向免费培训农村卫生人才,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职业医师项目,为农村吸引、稳定一批医学人才,提高农村卫生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通过这些努力,为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要进一步推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实现文化科技卫生常下乡,政策和机制是保证。要总结经验,抓住时机,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三下乡”尽快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要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公共财政对“三下乡”的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把参与“三下乡”活动同评先创优、职称评聘、物质奖励、经济补贴联系起来,调动广大科技、法律、文化、卫生工作者下乡的积极性,支持他们多下乡、常下乡。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完善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制度。健全城乡共建机制,深入开展区域共建、工农共建、村企共建、村校共建和军民共建,对口帮、长期扶。完善农村志愿服务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