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农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

  (二)从事应当淘汰、不利于渔业资源保护或者国家限制发展的作业的,或者持临时捕捞许可证进行采捕作业的,其渔业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高于平均征收标准,但最高不得超过平均征收标准金额的三倍。
  (三)依法经批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依照专项采捕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适用的征收标准,加倍征收渔业资源费,但最高不得超过上述征收标准金额的三倍。因从事科研活动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经批准采捕珍稀水生动植物的除外。
  渔业资源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物价、财政部门核定;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的,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由国务院物价、财政部门核定。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渔业资源征收标准,依照作业单位的船只、功率和网具数量,确定应当缴纳的渔业资源费金额。
  第八条 持有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地区双重户籍的流动渔船,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渔业资源费。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在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同时征收渔业资源费,并在捕捞许可证上注明缴纳金额,加盖印章。
  征收渔业资源费时,必须出具收费的收据。
  第十条 渔业资源费列入当年生产成本。
  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含市、县上缴部分,下同),实行按比例留成和上缴一部分统筹使用办法。
  沿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海洋渔业资源费,90%由其留用;10%上缴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用于大范围洄游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项目。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费全部由其安排使用。
  市、县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上缴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比例,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 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使用范围是:
  (一)购买增殖放流用的苗种和培育苗种所需的配套设施;修建近海和内陆水域人工鱼礁、鱼巢等增殖设施;
  (二)为保护特定的渔业资源品种,借给渔民用于转业或者转产的生产周转金(不得作为生活补助和流动资金);
  (三)为增殖渔业资源提供科学研究经费补助;
  (四)为改善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管理手段和监测渔业资源提供经费补助。
  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之间的比例,属于海区掌握的,由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确定;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掌握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江、大河的人工增殖放流,由江河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从其征收的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费中提取经费。
  第十四条 渔业资源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渔业资源费应当交同级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专户储存,依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渔业资源费的其他使用单位,应当在年初编制渔业资源费收支计划,在年终编制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编制的渔业资源费收支计划和年终决算,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收支计划和决算报表的格式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订。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物价和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资源费征收使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挪用、浪费渔业资源费的行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查处。

附件十:   黄渤海、东海、南海区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及《实施细则》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以及《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各海区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凡国家授权由海区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海区渔政分局)发捕捞许可证的下列渔船,均由海区渔政分局在发放或年审捞捕许可证的同时,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以下简称“渔业资源费”):
  (一)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主要国营捕捞企业的渔船。
  (二)其它捕捞企业和群众捕捞单位600马力以上的渔船。
  (三)外海作业渔船。
  (四)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捕捞生产的渔船。
  (五)因特殊需要,经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含专项特许)的渔船。
  第三条 渔业资源费,按不同作业类型渔船前三年平均年总产值的下列比例征收:
  (一)近海拖网作业的渔船,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均按1-1.5%征收。
  (二)围、流、钓作业的渔船,按0.8%征收。
  (三)采捕经济价值较高的渔业资源品种的渔船,按5%征收。
  (四)外海作业的渔船,按0.8%征收。
  (五)采(潜)捕作业的,按3%征收。
  第四条 渔业资源费以渔船主机额定总功率(马力)为计征单位,拖网渔船以马力、产值确定基数、划分档次,按每艘主机马力计征,流网渔船按作业单位主机马力计征,钓钩、围网渔船按母船主机马力计征,每马力征收金额为:
  (一)黄渤海区:
  1.拖网渔船:
  近海,双拖作业的渔船,每艘以200马力为基数,200马力以内,每马力按24元计征;超出基数的,每马力按4元计征。
  外海,双拖作业的渔船,每艘以600马力为基数,600马力以内,每马力按6元计征,超出基数的,每马力按2.3元计征。
  近海、外海单拖作业的渔船,按双拖作业征收标准加30%计征。
  2.围、流、钓作业的渔船,每马力按8元计征。
  (二)东海区
  1.拖网渔船:
  近海,双拖作业的渔船,每艘以250马力为基数,250马力以内,每马力按20元计征,超出基数的,每马力按4元计征。
  外海,双拖作业的渔船,每艘以600马力为基数,600马力以内,每马力按6元计征,超出基数的,每马力按2.3元计征。
  近海、外海单拖作业的渔船,按双拖作业征收标准加30%计征。
  2.围、流、钓作业的渔船,每马力按8元计征。
  (三)南海区
  1.拖网渔船:
  近海,每艘以600马力为基数,600马力以内的双拖每马力按5.9元,单拖每马力按7.9元计征。
  外海,每艘以600马力为基数,600马力以内的双拖,每马力按4元,单拖每马力按6元计征。
  近海、外海渔船超出基数的,双拖每马力按1元,单拖每马力按2元计征。
  2.围、流、钓作业的渔船,每马力按6元计征。
  3.采(潜)捕作业,每马力按100元计征。
  第五条 下列渔船和作业可增加或减免渔业资源费:
  (一)从事两种以上作业方式生产的渔船,按其作业类型的最高标准征收。
  (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渔船,按同类作业渔船征收标准加一倍征收。
  (三)持临时捕捞许可证的渔船,以同类作业渔船征收标准逐年另征资源费。
  一九八九年加征50%,一九九○年加征100%,一九九一年及其以后加征150%。
  (四)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跨海区生产的渔船,按作业时间、渔获产值,比照所到海区同类作业时间征收标准按作业征收;经海区双方协商同意跨海区生产的渔船,按所到海区同类作业征收标准加征50%。
  (五)渔业科研调查船、教学船,在执行调查任务期间免征渔业资源费;在教学实习期间进行捕捞作业的减半征收。
  (六)经批准取得伏季作业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的渔船,每马力加征1.5元。经批准进入中日渔业协定第五、第六保护区作业的渔船,每马力加征0.5元。
  (七)经国家渔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批准,从事国家鼓励开发利用的品种资源的渔船减半征收。
  第六条 渔业资源费按年度或汛期在发放或年审渔业捕捞许可证时一次征收完毕,并在许可证上注明缴纳的金额,加盖印章,出具财政部门指定使用的收费收据。
  第七条 由海区渔政分局直接征收渔业资源费的主要国营捕捞企业,暂定为:
  黄渤海区: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大连海洋渔业公司、营口水产公司。
  东海区:连云港、江苏省、上海市、舟山、东波、温州、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
  南海区:广州区、海南省、湛江、北海海洋渔业公司。
  其他捕捞企业、群众捕捞单位600马力以上的渔船,由海区渔政分局直接征收,也可以委托渔船所在地的渔政管理部门代收。代收部门须按照本规定的征收标准,使用规定的收费收据和专用印章。所收的渔业资源费可留10%,作为代办部门渔业资源费收入,其余上缴海区渔政分局。
  第八条 按国家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海洋渔业资源费(含市、县上缴部门)上缴海区渔政分局10%的部门,应在征收结束后二个月内缴纳,并附送有关征收报表及说明。
  第九条 渔船缴纳年度渔业资源费后,因意外事故、淘汰、变更他用而停止捕捞作业的,经申报海区渔政分局核实后,可以退款或在下年度应缴的渔业资源费中扣除。停止捕捞作业三个月以上不足六个月的,按年度渔业资源费的四分之一退款,六个月以上的按年度渔业资源费二分之一退款。
  第十条 凡不按期缴纳渔业资源费者,自超期之日起,每天加征滞纳金5‰,超期三个月仍拒不缴纳,注销其捕捞许可证。
  第十一条 渔业资源费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海区渔政分局应严格按照《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规定的使用范围,根据本海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增殖与保护之间的使用比例,于年底编制下年度的渔业资源费收支计划和本年度的决算,上报审批后实施。
  年度收支计划和年终决算报表格式,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二条 渔业资源费的征收使用情况,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附件十一:  黄渤海对虾资源保护增殖基金征收及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黄渤海对虾资源保护增殖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的管理,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黄渤海对虾资源,发挥对虾资源综合效益,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秋冬汛(即从开捕期至12月31日)从事黄渤海对虾捕捞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本办法缴纳基金。
  第三条 黄渤海区渔业指挥部根据多捕多缴、少捕少缴的原则,参考市场价格,以前三年秋汛对虾平均产量和当年预报总产量及其总产值的5%,确定有关省、直辖市年度征收基金的数额。
  国营捕捞企业按实际捕捞产值的5%缴纳。
  第四条 有关省、直辖市财政、物价、水产部门根据确定缴纳基金数额,按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征收基金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确保征收数额的完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