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愈益繁荣。
(15)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学艺术各门类中,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带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既要防止横加干涉,又要防止疏于引导。要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努力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使文艺工作者的创造精神得以充分发挥,艺术风格和艺术形式得以自由发展。要积极开展健康的文艺评论,发挥文艺评论的正确引导作用。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应该坚持反对。
(16)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党报、党刊、国家通讯社和电台、电视台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热点问题引导和舆论监督,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热情。新闻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改进方法,注重效果。广播电视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增加国产优秀节目数量,制止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节目的播出。
出版工作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出版物质量,多出好作品、不出坏作品。要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优秀文化成果,重视出版传统文化精品和有价值的学术著作,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出版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新闻媒体和出版物要为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做出榜样。
加强对新闻出版业的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目前总量过多、结构失衡、重复建设、忽视质量等散滥问题,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认真整顿违反规定屡出问题和不具备基本条件的新闻出版单位,达不到要求的必须停办。
(17)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要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对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和各种思潮,要注意研究,科学分析,正确认识。认真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工作,对重大课题要组织力量攻关,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科学严谨的学风,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要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要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