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抓好农村广播电视设施和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建设。要健全农村广播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分别负担的原则,尽快解决广播到村入户的问题。逐步完善电视差转设施,提高农村电视覆盖率,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看电视难问题。积极推广一些地方创造的文化经济结合、以工补文,建立农村宣传文化中心等方面的经验,健全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在今后3年,做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多数乡(镇)有文化站或文化中心。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
(19)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农村传统节日活动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花会、灯会、社火等文化活动,并利用文艺汇演、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为农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创造条件,推动农村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
(20)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持续不断地“扫黄打非”。宣传、文化、广播、出版、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农村图书发行、录像放映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和文艺表演团体的管理,打击非法经营活动。
五、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活动
(21)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和文明乡镇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是吸引亿万农民参与改造环境、转变风气和建设文明生活的重要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要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并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调动农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培养人们的文明习惯,营造文明的社会环境。
(22)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要从优化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做起。近年来各地开展的“评三户”、“新风户”、“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是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方法,要认真总结经验,使之不断完善,并适应农民对丰富家庭文化、美化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追求,进一步丰富文明家庭活动的内容,拓展创建文明家庭活动的途径。
(23)不断提高文明村和文明集镇建设水平。创建文明村活动,是在农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一种重要形式,可操作性强,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应继续开展下去。要把文明村建设和各地已经开展的小康村建设结合起来,将农村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治理、计划生育落实、文化教育工作、社会治安秩序等各个方面,作为创建文明村的重要内容。要重点抓大村、示范村,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文明村,通过典型引路,稳步推进文明村建设。文明集镇建设,主要是通过抓环境治理和集镇管理,逐步达到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每个县至少每年抓出一、二个水平较高的文明集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适应农村城市化的趋势,逐步引进城市管理机制,提高文明集镇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