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策研究类课题
1. 煤炭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研究
通过组织大规模现场调研,具体把握特定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状况,深入研究煤炭资源型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规律和及其特点,探索对此类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延伸煤炭加工产业链的途径、机制以及技术路径,研究提出采煤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图以及相应对策建议,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2. 建立健全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研究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遭遇重大气象灾害的损失总量随之扩大,如何建立健全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在准确进行气象预报的同时,对气象衍生灾害进行预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山洪、山体滑坡、城市内涝、农业病虫害等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3. 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美国的高技术,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过去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很快,但在城市发展模式上显然存在空间结构不合理、片面贪大求洋等问题。本课题旨在对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充分体现城市特色,代表城市形象,在功能上具有居住、工作、休闲、娱乐、购物等多重功能,实现城市土地集约经营效益,在规划设计上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达到生态、节能、安全的目的。
4. 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生态建设对策研究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多种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湿地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许多湿地生物濒临灭绝。本研究将从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高度,通过对我国特定地区湿地资源开展实地调查,了解我国湿地资源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和全社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湿地资源保护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统筹协调,为推动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政策措施出台提供理论和舆论支持。
5. 关于加强能源计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研究
能源计量是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在节能减排中起着“标尺”和“眼睛”的作用。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忽视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符合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及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计量工作的开展,影响了能源计量工作在企业节能减排中作用的发挥。本课题通过对我国有关生产企业能源计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我国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探讨能源计量对促进节能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能源的合理利用,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6. 我国替代能源(海洋风能)发展战略研究
实现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充分利用替代能源(海洋风能)代替常规煤炭和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本项研究拟在整合既有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海洋风能资源的调查研究,搞清我国海洋风能资源的区域分布、利用状况,对海洋风能资源的潜力做出评估,提出未来开发利用的技术途径以及重点方向,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
7. 电磁辐射污染问题调查研究
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电力、通讯事业的发展,电磁辐射污染开始成为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此引发的群体事件是有发生。本课题拟通过对我国人居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状况的调查,系统分析我国电磁辐射污染的来源、途径及其对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全的潜在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电磁辐射的对策建议。
8. 模块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模块化是当代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下,对于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课题拟通过对模块技术形成和发展的深入研究,总结探索产业技术发展的基本路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般规律,全面了解掌握我国模块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及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模块技术的政策建议。
9. IT产业科技人力资源状况调研
IT产业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科技人力资源最为集中的产业部门之一。本课题拟深入调研IT产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及IT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教育状况等,就科技人力资源对IT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以及IT产业发展前景做出评估,了解IT科技人力资源的进入壁垒与流动趋势,为有关部门制定IT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