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残联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地震伤员常见损伤辅助器具适配与使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注意事项:(详细事项参见肱骨干骨折矫形器)。

  ④免荷性踝足矫形器

  作用:用于胫骨远段骨折和踝关节融合术后,促进骨折愈合;骨折部位固定术后及稳定后,站立及步行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①矫形器的承重部位类似髌韧带承重接受腔,除了髌韧带部位要求良好的承重功能外,要求小腿上部,特别是胫骨髁的斜面能承担一定的负荷;

  ②穿戴时,矫形器应与肢体骨折部位相吻合。并用带子将其固定好;

  ③全免荷的踝足矫形器的鞋底距离足蹬3公分到5公分,确保患者站立、步行中足尖不会触地;

  ④训练患者注意步行中足尖不触地;足蹬应大致位于足的舟骨下方,在矢状面和额状面都有正确的对线;

  ⑤足蹬、足托或鞋底都应成摇椅状,以利于足的向前滚动;

  ⑥健侧鞋底应垫高到骨盆两侧的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

  ⑤免荷性膝踝足矫形器

  作用:用于胫腓骨上段、膝关节、股骨及髋关节部位的骨折,促进骨折愈合,辅助治疗骨折的迟延愈合、不愈合;骨折部位固定术后及稳定后,站立及步行康复训练。

  注意事项:

  ①用于坐骨承重的口型圈,要与肢体形状相吻合;

  ②部分免荷的,其踝部应固定于背屈5~7度位,鞋底的形状应有利于足的向前滚动;

  ③全免荷的,其马镫下方的胶垫应利于向前滚动,鞋底与马镫间应留有3-5公分的距离,以确保步行中足尖不会触地;健肢应补高到患者的骨盆的两侧髂前上棘处于水平位。

  ⑥模塑型塑料躯干固定矫形器

  作用:用于创伤性脊柱骨折治疗和骨折手术后的治疗等。

  注意事项:

  ①矫形器的各个部位都能与躯干的皮肤全面接触,能将脊柱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②髂前上棘、髂嵴、胸托部位、耻骨托部位没有局部压痛;

  ③不妨碍呼吸;

  ④不明显地妨碍上肢运动。

  ⑦软性脊柱矫形器 俗称腰围

  作用:用于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部软组织损伤、慢性下腰痛等。

  注意事项:

  ①仰卧位穿戴,系紧后站起来检查;

  ②围腰的各部位与体形相符;其前上缘位于胸骨剑突水平,前下缘位于耻骨联合,后上缘应位于肩胛下角以下.后下缘男性达臀的最隆起部位,女性则应达于臀皱襞。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