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

  (六)地方复核
  县级土地调查办公室组织人员,根据《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和内业核查报告,对有疑问的图斑、线状地物进行逐个核实,将复核结果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中,并形成复核情况报告。
  (七)外业实地核查
  根据疑问图斑(线状地物)的分布、疑问类型、面积、数量和地方复核情况,综合确定图斑抽样方法和图斑数量。原则上,应抽取不少于5%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和补测地物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同时,可适当选取邻近的重点地类(如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等)进行检查,并将结果记录在《地类一致性核查记录表》中,编写外业实地核查报告。
  (八)成果确认
  根据内、外业核查和地方复核情况,对照历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结合土地调查数据变化分析情况,对县级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确认。

第四章 汇总成果检查验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十六条 数据库成果检查
  市(地)级、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检查参照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检查要求进行,重点检查行政界线两侧地物的接边、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情况、数据汇总逻辑一致性等。
  第二十七条 数据汇总检查
  检查数据汇总成果的内容、数量、格式是否齐全、正确;下一级行政区域面积之和与上一级行政区域面积(控制面积)是否一致;检查各表之间的同一地类面积是否一致,市(地)级、省级地类汇总数据是否等于验收的下一级行政辖区各地类面积之和。
  第二十八条 土地利用挂图检查
  检查土地利用挂图的比例尺是否恰当;挂图内容是否完整、正确,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要素的选取指标是否符合要求,综合取舍是否能反映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规律;图幅整饰是否完整、规范,图面是否清晰易读、美观。
  第二十九条 土地调查报告成果检查
  检查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地反映了市(地)级、省级范围内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情况、开展情况、技术情况,并对汇总数据作出恰当的分析。
  第三十条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检查(省级汇总成果)
  (一)样方选取数量、面积是否满足要求。
  (二)样方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
  (三)系数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四)计算表填写是否规范、准确。

第五章 成果评价

  第三十一条 评价内容和原则
  县级调查成果包括整体检查、内业成果检查、外业检查、数据库检查和成果核查确认等五大项内容。汇总成果包括数据库检查、数据汇总检查、土地利用挂图检查和文字报告检查等四项内容。
  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全面检查与抽样检查相结合为基本评价原则。
  第三十二条 评价方法
  成果实行合格、不合格评价方法。
  第三十三条 评价指标
  重要成果有缺项的为不合格成果,须补齐后,再进行检查。
  总体技术方法检查中发现技术路线有严重缺陷的,为不合格成果。
  内业检查中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应满足要求,土地调查数据库符合建库技术规范的要求。当内业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小于检查总量(包括图斑、线状地物、权属界线等)5%时,为合格成果。
  外业检查中权属界线准确无误,补测地物的精度满足要求,抽查的图斑、线状地物正确率达到95%以上的为合格成果。
  核查确认中面积汇总数据与调查上报数据一致,外业抽查正确率达到95%以上的视为合格成果。

第六章 检查验收报告

  第三十四条 自检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检查时间和地点、检查组人员组成、检查内容、发现的问题(需详细列表指出,并存档)、整改建议(需具体说明)和基本结论等。
  第三十五条 预检报告
  预检单位须向被预检单位提交详细的预检报告,特别是对存在问题和修改完善意见要明确,须写清楚并说明是否需要第二次预检和预检内容。报告内容包括:预检时间和地点、预检组专家构成、预检内容、逐项成果检查结果、主要存在问题(详细列出)、基本结论和整改建议(见附录9)。
  第三十六条 验收意见
  验收意见主要内容为:组织验收单位、时间、地点、程序;对提交验收成果的完整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评价;对总体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工艺流程的评价;通过对成果的内外业检查、抽查,对成果质量的总体评价;对数据、图件、数据库成果的评价;对文字报告的评价;对技术创新点或采用新技术的评价;是否通过验收的结论;成果存在具体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见附录10)。
  第三十七条 核查确认意见
  根据内业一致性核查和外业实地核查情况,形成核查确认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组织核查单位、时间、地点;核查内容;内业一致性核查结果;外业实地核查结果;面积汇总检核结果;主要存在问题和建议;结论等(见附录11)。

  附录1
 整体检查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_县(区、市)整体检查记录表

┌─────────────────────────────────────────────┐
│                    总体技术方法                    │
├──────────┬──────┬─────────────────┬─────────┤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      │地类确认             │         │
├──────────┼──────┼─────────────────┼─────────┤
│比例尺       │      │坐标系、高程系、地图投影、分带  │         │
├──────────┼──────┼─────────────────┼─────────┤
│耕地坡度分级和量算方│      │田坎系数测算方法         │         │
│法         │      │                 │         │
├──────────┼──────┼─────────────────┼─────────┤
│面积计算方法    │      │调查界线             │         │
├──────────┴──────┴─────────────────┴─────────┤
│                   成果资料齐全性                   │
├───────────────────────┬──┬──┬───────────┬───┤
│          资料内容          │有/ │数量│    存储类型    │ 备注 │
│                       │ 无 │  │           │   │
├────┬──────────────────┼──┼──┼───────────┼───┤
│外业调查│原始调查图件            │  │  │           │   │
│ 成果 ├──────────────────┼──┼──┼───────────┼───┤
│    │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        │  │  │           │   │
│    ├──────────────────┼──┼──┼───────────┼───┤
│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原始记录 │  │  │           │   │
│    ├──────────────────┼──┼──┼───────────┼───┤
│    │土地权属调查有关成果        │  │  │           │   │
│    ├──────────────────┼──┼──┼───────────┼───┤
│    │田坎系数测算成果          │  │  │           │   │
├────┼──────────────────┼──┼──┼───────────┼───┤
│图件成果│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  │  │           │   │
│    ├──────────────────┼──┼──┼───────────┼───┤
│    │土地利用挂图            │  │  │           │   │
│    ├──────────────────┼──┼──┼───────────┼───┤
│    │城镇地籍图、宗地图         │  │  │           │   │
│    ├──────────────────┼──┼──┼───────────┼───┤
│    │基本农田分布图           │  │  │           │   │
│    ├──────────────────┼──┼──┼───────────┼───┤
│    │耕地坡度分级图           │  │  │           │   │
│    ├──────────────────┼──┼──┼───────────┼───┤
│    │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  │  │           │   │
├────┼──────────────────┼──┼──┼───────────┼───┤
│数据成果│各类土地分类面积数据        │  │  │           │   │
│    ├──────────────────┼──┼──┼───────────┼───┤
│    │不同权属性质面积数据        │  │  │           │   │
│    ├──────────────────┼──┼──┼───────────┼───┤
│    │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  │  │           │   │
│    ├──────────────────┼──┼──┼───────────┼───┤
│    │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数据        │  │  │           │   │
├────┼──────────────────┼──┼──┼───────────┼───┤
│数据库成│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  │  │           │   │
│果   ├──────────────────┼──┼──┼───────────┼───┤
│    │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地籍)数据库   │  │  │           │   │
├────┼──────────────────┼──┼──┼───────────┼───┤
│文字报告│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  │  │           │   │
│ 成果 ├──────────────────┼──┼──┼───────────┼───┤
│    │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  │  │           │   │
│    ├──────────────────┼──┼──┼───────────┼───┤
│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  │  │           │   │
│    ├──────────────────┼──┼──┼───────────┼───┤
│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  │  │           │   │
│    ├──────────────────┼──┼──┼───────────┼───┤
│    │基本农田调查报告          │  │  │           │   │
│    ├──────────────────┼──┼──┼───────────┼───┤
│    │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  │  │           │   │
│    ├──────────────────┼──┼──┼───────────┼───┤
│    │其他专题报告            │  │  │           │   │
├────┼──────────────────┼──┼──┼───────────┼───┤
│重要的过│内业解译信息、分幅矢量化数据等重要的│  │  │           │   │
│程数据及│过程数据              │  │  │           │   │
│检查记录├──────────────────┼──┼──┼───────────┼───┤
│    │过程质量检查及自检记录       │  │  │           │   │
├────┴──────────────────┴──┴──┴───────────┴───┤
│评价与结论:                                       │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