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形成。新疆的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通过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疆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逐渐形成了包括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电力、建材、纺织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乌鲁木齐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体化经济区、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建成了3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工业园区。2008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3%,工业增加值达1790.7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274倍,比1978年增长16.6倍,比2000年增长3.98倍,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
--矿产资源有效开发。新疆是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国家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资源开发带动新疆经济快速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成为国家第二大原油产区;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随着新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以及中国与西亚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新疆的管道运输建设快速发展,2008年新疆拥有各类油气输送管道40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北疆、南疆、东疆油气管网的框架。近年来,依托煤炭资源进行的煤电煤化工产业在新疆快速兴起。能源及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石化产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服务业的增长,对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解决就业以及推动城市化进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新疆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通道。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新疆有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17个、自治区批准的二类口岸12个,辐射周边十几个国家。截至2008年底,新疆已与16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贸易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200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2.17亿美元,居全国第12位(中西部省区市第2位);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64亿美元,居全国第13位;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7.95亿美元,居全国第14位;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8548人,居全国第13位。
--旅游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8年,新疆共有景区(点)近500处,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2008年新疆接待国内外入境游客达2231.32万人次,当年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人民币。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积极支持有优势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牧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南北协调互动、区域竞相互促、城乡统筹互进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天山北坡经济带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地。加快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天山南坡吐哈(吐鲁番、哈密)地区石化产业带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煤电煤化工为依托,发挥大型项目的聚集效应,形成连环配套的产业集群。大力促进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喀什老城区改造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地下水开发、盐碱地改造、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改善工程。抓紧改善牧区和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采取特殊扶持政策,促进牧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新疆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长期支持帮助下实现的。多年来,中央政府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时,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支持。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资达3862.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新疆总投资的25.7%。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3752.02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逐年增长,年均递增24.4%,2008年达685.6亿元人民币。中央政府还通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等多种途径加大对新疆的资金投入和支持。近年来,为优化新疆产业结构布局,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大量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新疆培养了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全国其他省市还以对口的形式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发达地区派技术人员、教师、医生、企业管理人员等各类专业人才作为援疆干部,到新疆地(州)县挂职,传播并示范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另一方面,新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则分批到内地对口支援省市挂职学习。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由北京、浙江、天津、山东、辽宁、江西、上海、河南等8个省市和15个国有骨干企业,对南疆33个县(市)进行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对口支援。
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