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选举制度

  

  我们这次会议还没有能够深入涉及一些细节问题,主要的过错在于我,因为当时会议征集选题的时候比较宽泛,有这么四五个选题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导致写论文的时候,我看多数学者没有谈得很细,比如你谈政党制度,对于政党设置的门槛、候选人提名的条件等具体要求谈论的不多。今后设置选题要明确具体一些。这次有老师抱怨我们谈党内预先制度的专题,谈的却是别的。这是因为做这方面研究的人本来不多,我们收集的论文不够。二是有些作者没能参加,包括我的一个硕士生写美国共和党内的预选,我觉得他写的还是不错的,论文集里有,但是他人没来,所以我们没有讨论。今后尤其需要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


  

  对于传统的政党,党魁控制是主要特点,但是现在党内预选也逐步的趋向党员的自由民主。大趋势是和正式选举接轨,和正式选举之间的本质差别越来越小。我们开会的时候曾经讨论要不要开放初选,我觉得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谓“开放初选”是让非党员的人来参加你这个党内的初选,譬如让民主党来参加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初选,结果选出来一个民主党的候选人。这也是我今年北大博士生入学考试的题目。这个制度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违宪,因为它侵犯了结社自由。但是在党内应该充分的开放民主自由,这是没有宪法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选举体制,尤其具体的选举体制设计。这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真正走向民主选举,人大选举了,甚至就是村委会或者居委会选举,你的选举体制怎么设计?国外总的就是两种模式,一种是选区代表制,由选区直接产生议员代表;一个是比例代表制,按照政党得票比例分配议员席位。杜瓦杰定律预言,选区代表制产生两党制,比例代表制一般产生多党。这个问题可以再讨论,其实杜瓦杰定律也不是一个必然发挥作用的铁律,例外是有的。但是总的来说它可能有这种趋向。


  

  现在的世界趋势是两者结合、扬长避短,既有选区代表制成分,也有比例代表制的成分,能够兼顾政治的稳定、内阁的稳定,以及选举的代表性、公正性。当然这样做比较复杂,是否适合中国需要再探讨。我个人认为,现阶段选区代表制对我们来说更加合适。如果以后真的实行选举的话,可能会乱相丛生,弄出那么多个党,选民不知道该选谁。所以有一个选区代表制能够造就两三个主要大党,或者党内的主要派别,也许能够帮助我们平稳的民主转型。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