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囚徒B ┃ 立功 ┃P(t2下标),P.t2下标)┃P(t1下标),P(d1下标)┃


  

  ┣━━━━━╋━━━━━╋━━━━━━━━━━━━╋━━━━━━━━━━━━┫


  

  ┃ ┃ 不立功 ┃P(d1下标)P(t1下标) ┃P(t0下标)P(t0下标) ┃


  

  ┗━━━━━┻━━━━━┻━━━━━━━━━━━━┻━━━━━━━━━━━━┛


  

  P(t0下标)是指没有人坦白情况下,每个犯罪嫌疑人的惩罚值;


  

  P(t1下标)是指一个人坦白立功,则该坦白立功人的惩罚值;


  

  P(d1下标)是指一个人抵赖,则该抵赖人的惩罚值;


  

  P(t2下标)是指在都坦白立功情况下,每个犯罪人的惩罚。


  

  囚徒困境的适用公式为:


  

  f(1下标)(x)=P(10下标)-P(t1下标)>0


  

  f(2下标)(x)=P(d1下标)-P(t2下标)>0


  

  f(3下标)(x)=2P(t2下标)-(P(t1下标)+P(d1下标))>0


  

  f(4下标)(x)=(P(t1下标)+P(d1下标))-2P(t0下标)>0


  

  这意味着:第一,一方选择抵赖的情况下,另一方选择坦白立功比选择抵赖的刑罚值要低,即方程f1(x)。第二,在一方选择坦白立功的情况下,另一方选择坦白立功要比选择抵赖的刑罚值低,即方程f2(x)。第三,在双方均选择坦白立功的情况下的惩罚总值,比一方坦白立功一方抵赖的情况下的惩罚总值高,即方程f(3下标)(x)。第四,一方坦白立功一方抵赖的情况下实现的惩罚总值,高于均抵赖情况下的惩罚总值,即方程f(4下标)(x)


  

  第五,证据水平。如证据水平为零,则都抵赖的情况下的惩罚值为零,因此一方坦白立功一方抵赖的情况下坦白立功方的刑罚值要小于零,惩罚值为负数。这点和现实不符合。在此种情况下,需要设定其他激励机制,比如一定数额的奖金,才有可能是囚徒困境继续有效。


  

  第六,现有刑法中,坦白是酌定量刑情节,一般立功是可以从轻或减轻,有重大立功的是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都不是必须。因此,囚徒困境是否成功,一个很大的因素在于犯罪嫌疑人是否相信警察的信誉。第七,囚徒困境的拓展。为更有效的利用囚徒困境,法律可以设定先坦白立功的减刑幅度大于后坦白立功的犯罪嫌疑人。同时,囚徒困境还可以被用于同时犯罪的场合。


  

  (三)本节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警察的不同选择会影响最后实现的刑罚数值。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是否设置坦白立功制度,对警察实现的刑罚值影响不大。但在证据不足、且不能再投入更多司法资源去搜集证据的情况下,是否设置坦白立功制度,对警察实现的刑罚值影响甚大。因此,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可以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更有效的惩罚犯罪。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与对坦白立功不减轻刑罚相比,会减轻处罚。但这点与警察的刑罚最大化的目的不相违背。第一,坦白立功是可以从轻和减轻处罚,是酌定情节,因此,坦白和立功未必一定减轻处罚;第二,警察的目的之一是刑法最大化,警察还有预防犯罪的目的追求,甚至预防犯罪才是警察的根本目的。一般来说,对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主要是通过惩罚来形成心理强制,因此,需要刑罚最大化;同时,又会对其行为表现出来的悔改情节进行从轻,以鼓励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


  

  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需要注意: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实际效果与证据水平密切相关,或者准确的说,与犯罪嫌疑人觉察到的警察所能掌握的证据水平有关。犯罪嫌疑人觉察到的警察所能掌握的证据水平,决定了其判断如果双方均抵赖的情况下,犯罪人所能获得的刑罚,从而影响其博弈进程。由于犯罪嫌疑人不知道警察掌握的证据情况,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证据信息,尽可能多的让犯罪人感觉警察已掌握比实际情况更多的证据,也成为囚徒困境有效运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