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甘南州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依然严重
据甘肃省林勘院荒漠化监测中心2004年复查,甘南州“三化”草场面积1954893.3hm2,占草场总面积的82.8%。其中重度退化面积达648913.3hm2,中度退化面积达1197113.4hm2;沙化草场面积达53333.3hm2;盐碱化草场面积达55533.3hm2。甘南州草原“三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的作用。
造成甘南州草原“三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2005年甘肃省展开了“对甘南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出路”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甘南高原,气温每升高1%,蒸发量将增加10%,同时还带来降水的减少。气候变暖、蒸发加大、降水减少,都造成甘南当地的地表旱化、植被退化、湖泊萎缩等,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恢复能力减弱,成为甘南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造成甘南州草原“三化”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人畜激增和过度放牧,导致牧场得不到喘息和恢复。据甘肃省林勘院荒漠化监测中心2004年复查显示,甘南州草原理论载蓄量合计为407.9万羊,实际载蓄量为639.7万羊,超载量为231.8万羊。目前,夏河、临潭、卓尼、合作市的部分乡村滥挖、滥垦现象仍很严重,把大批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草滩、草坡开垦种粮,造成生态恶化,群众增收困难,出现“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更为甚者,每年6~9月份进入牧业县的外地采药人员达5万人次以上,涉及草地面积60万公顷,使本已持续退化的草地生态雪上加霜。
2.2鼠害
据甘南州畜牧局资料,2002年甘南州草原鼠害面积已达128.6万hm2,为可利用草原总面积的50.12%,其中严重鼠害面积达85.3hm2,占鼠害总面积的66.3%。每年因鼠害而损失的牧草达4.8亿kg,约等于少养了23万个羊单位。严重的鼠害,破坏了草场,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危及甘南州草原的生态平衡。
2.3滥挖滥采
草原是天然的中草药园,以及有许多特殊价值的经济植物,如果要采集它,大部分必须挖根,农牧民为了增加副业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掏挖药材、发菜等资源植物,一些邻近草原地区的农民以挖药材、搂发菜作为脱贫致富的捷径,常年采挖贩卖,这种现象已发展成有组织的集团行动,虽然甘南州镇府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和保护措施,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种采挖现象仍然屡禁不止,甘南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破坏了以后很难恢复,大量的采集,不仅会破坏这一资源本身,也会使草原植被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