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笔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计算方法所进行的分析和具体建构。但是,考虑到侵犯商业秘密罪发案率逐年上升趋势,为了避免司法实务部门在办理该类案件时各行其是,笔者认为,最高司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侵犯商业秘密罪“重大损失”的计算方法。抑或基于“重大损失”的认定困难,立法机关可以寻找新的尺度(例如以侵权规模)以丰富危害后果的判断标准,[17]仅仅将“重大损失”作为侵犯商业秘密罪一个可选择的入罪标准。
【作者简介】
吴允锋(1976—),男,汉族,江西宜黄人,华东政法大学
刑法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刘水灵(1988—),女,汉族,上海市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注释】刘蔚文:《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的实证研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参见李晓:《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载《刑事审判参考》2004年第4辑。
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0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7-148页。
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0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参见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案号:【2004】高新刑初字第106号。
参见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案号:【2003】沪一中刑终字第343号。
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2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6-188页。
参见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案号:【2004】深中法刑二终字第258号。
参见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2年刑事审判案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191页。
参见田宏杰出、温长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范解读和司法适用》,载《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
参见张玉敏:《知识产权法制三十年》,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2期。
张明楷、黎宏、周光权:《
刑法新问题探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周光权:《侵犯商业秘密疑难问题研究》,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刘蔚文:《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的实证研究》,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1期。
毛淑玲、刘金鹏:《刑事法中的推定与无罪推定》,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
赵天红:《商业秘密的刑事保护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190页。
参见阴建峰、张勇:《挑战与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犯罪对传统
刑法的影响》,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