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为了履行有关国际责任和人权义务,中国应当顺应国际社会关于种族灭绝罪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协调国际刑法与国内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多维关系。在今后修改和完善国内法典时,应作相应的补充修改,以建立有效惩治这一国际犯罪的国内法律体系。
【作者简介】
蒋娜,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英国法学博士、英国杜伦大学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注释】“国际法院的报告:《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的适用”(波黑诉南联盟),载 http://www.un.org/chinese/ga/62/docs/4/5_1.html/2008年05月05日。
周忠海:《国际法述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57页。
John O’Brien, International Law, Cavendish Publishing House, London/Sydney, 2001, p.361.
《对德国和平条约》1919年6月28日订于法国凡尔赛,载《美国国际法杂志》1920年第14期;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对德国主要战争罪犯的审判:判决书》, William, Hein & Co. Inc. Buffulo, N.Y. 2003.第152页;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对德国主要战争罪犯的审判:判决书》, William, Hein & Co. Inc. Buffulo, N.Y. 2003.第152页;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参见《对德国主要战犯的审判:国际军事法庭的诉讼》, 1946年7月29日至8月8日,William, Hein & Co. Inc. Buffulo, N.Y. 2003. 第20卷,第32页;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种族灭绝罪公约》适用案,波黑诉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和黑山),1996年《国际法院报告》第595页。
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参见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Bosnia and Herzegovia v. Serbia and Montenegro), Judgment of 27 February 2007.
国际法委员会报告,A/56/10. 2001, 对第58条的评论,第3段。
参见黄风、凌岩、王秀梅:《国际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参见王秀梅:《国际刑事法院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页。
参见刘大群:“国际法上的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2期。
国际法院2007年2月26日对波黑诉塞黑案所作出的判决,第166段。
国际法院2007年2月26日对波黑诉塞黑案所作出的判决,第179段。
参见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Bosnia and Herzegovia v. Serbia and Montenegro), Judgment of 27 February 2007.
参见陈明华:“略论国家刑事责任问题”,载赵秉志主编:《国际刑事法院专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参见巴西奥尼:《国际
刑法导论》,赵秉志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国际法院分析了日内瓦公约第三条的效力,以确定武装冲突的规则。
参见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 Merits, Judgment of 27 June 1986, ICJ Rep.392.
参见Prosecutor v. Rajic, Review of the Indictment Pursuant to Rule 61, Case No.IT-95-12-R61, T.Ch.,13 September 1996.
参见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Bosnia and Herzegovia v. Serbia and Montenegro), Judgment of 27 February 2007.
参见Case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 (Bosnia and Herzegovia v. Serbia and Montenegro), Judgment of 27 February 2007.
参见朱文奇:《国际
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参见“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载http://www.china.com.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57236.htm/2007年8月8日。
参见“防止及惩治种族灭绝罪公约”,载http://www.china.com.cn/law/flfg/txt/2006-08/08/content_7057236.htm/2007年8月8日。
参见朱文奇:《国际
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张旭主编:《人权与国际
刑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79 ~ 80页。
张旭主编:《人权与国际
刑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参见Richard J. Goldstone and Rebecca J. Hamilton, Bosnia v. Serbia: Lessons from the Encoun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Leide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21 (2008).
张旭主编:《人权与国际
刑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4页;参见朱锋:《人权与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8页。
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